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王良士的《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
全文:
芳氣襲猗蘭,青雲展舊歡。
仙來紅燭下,花發彩毫端。
海岳期方遠,松筠歲正寒。
仍聞言贈處,一字重琅玕。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紅燭
①紅色的蠟燭。多用於喜慶:壽星像前,點著一對紅燭|洞房內,紅燭高燒。 ②詩集。聞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像奇新,語言形象生動。發彩
亦作“ 發采 ”。1.放出光彩。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如彼 隋 和 ,發彩流潤。” 南朝 齊 謝朓 《杜若賦》:“夕舒榮於溽露,旦發彩於春風。”《南史·齊紀上·高帝》:“ 有虞 揖讓,卿雲發采。”
(2).指開花。 晉 張載 《安石榴賦》:“仰青春以啟萌,晞朱夏以發采。” 明 劉基 《擬連珠》之十七:“故良珠夜光,不假燄於明燭;秋華發彩,不爭榮於春風。”
謂頭髮黝黑光亮。 唐 李商隱 《細雨》詩:“ 楚 女當時意,蕭蕭髮彩涼。”
毫端
(1).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後漢書·南匈奴傳》:“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
(2).猶言筆底;筆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其轉註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邁陂塘·題陸旉亭小照》詞:“是誰將玉山瓊樹,毫端圖畫偏似。”
王良士名句,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