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鬣何之而,憶向天門睹

乾隆題慎郡王黃山三十六峰圖·其二·飛龍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慎郡王黃山三十六峰圖·其二·飛龍》

全文:
鱗鬣何之而,憶向天門睹
大地是義經,占乾符九五。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鱗鬣

(1).指龍的鱗片和鬣毛。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鱗鬣中怒張,風雨晝晦昧。”亦指魚的鱗片和背鰭。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鱗語·黃雀魚》:“海人譟而驚之,化者十五,鱗鬣不開者不全化矣。” 清 李元 《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圓,大口大目,細鱗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鱗鬣皆圓,黃質黑章。”

(2).代稱龍。 宋 歐陽修 《和出省》:“共向丹墀侍臨選,莫驚鱗鬣化風雷。”

(3).代稱魚。 五代 齊己 《池上感興》詩:“碧底紅鱗鬣,澄邊白羽翰。”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藝語·諸家畫品》:“有 官*能 者, 香山 千戶小旗,生有巧思,欲與 林良 抗衡,所畫鱗鬣亦精絶。”

(4).代稱松樹。鱗喻松樹皮,鬣喻松針。 明 吳承恩 《畫松》詩:“鱗鬣如有聲,飢蛟對相語。”

之而

鬚毛。《周禮·考工記·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戴震 補註:“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屬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下》:“而,頰毛也;之,猶與也。作其鱗之而,謂起其鱗與頰毛也……然則之為語詞,非實義所在矣。”與 戴 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用以形容鬚毛狀的東西或指雕刻的鳥、獸、龍等的鬚毛耆鬣。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荊公押而字》:“ 荊公 乃又作‘而’字二詩:‘采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蓋用《周禮·考工記》。”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惲敬 《吳城萬壽宮碑銘》:“之而為禽,鄂不為華,鑿堅彫疏,旌旄委蛇。”

天門

(1) 神話傳說中天宮的門

(2) 帝王宮殿大門

(3) 指人額頭的中間

(4) 人的心(道士用語)

乾隆名句,題慎郡王黃山三十六峰圖·其二·飛龍名句

詩詞推薦

鱗鬣何之而,憶向天門睹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