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仲春丁祭至聖先師禮成述事》
全文:
踐阼年當天數慶,八旬五豈易為望。
幸蒙昊貺符心愿,感謝師承叩已蘉。
蒞政臨民惕宵旰,志於心欲仰宮牆。
石經覈準全刊壁,三一參差勝漢唐。
參考注釋
石經
(1).刻在石上的儒家經典。 漢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豐 摹古文《易》、《書》、《詩》、《左傳》於石,此為石經之始。 漢 代以後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有:(1) 漢靈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隸書寫成的“熹平石經”,(2) 三國 魏 齊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隸三體刻石的“正始石經”,亦稱“三體石經”。(3) 唐文宗 開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書刻石的“唐開成石經”。(4) 後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書“蜀石經”,又稱“廣政石經”。(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經”,因用篆、隸二體,又稱“二字石經”。(6) 宋 高宗 時御書刻石的“南宋石經”,亦稱“宋高宗御書石經”。(7) 清 乾隆 年間刻石的“清石經”。參閱 清 顧炎武 《石經考》、 清 萬斯同 《石經考》、近人 張國淦 《歷代石經考》。
(2).刻於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經。現存石碑刻經規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雲居寺 附近的石經。從 隋 代 大業 年間(公元七世紀初)刻起,到 明 代 萬曆 、 天啟 年間(公元十七世紀初)為止,大部分重要佛經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開元寺避暑懷魯望》詩:“石經森欲動,珠像儼將恰。”
三一
(1).傳說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史記·孝武本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2).道家語。指由精、神、氣三者混而為一之道。《雲笈七籤》卷四九:“三一者,精、神、炁混三為一也。”
(3).指基督教所宣稱的三位一體之說。 唐 景淨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序》:“總玄樞而造化,妙眾聖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無元真主 阿羅訶 歟!”參閱“三位一體”。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乾隆名句,仲春丁祭至聖先師禮成述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