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來搆思於何會,縹渺依稀正復同

乾隆搆虛軒口號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搆虛軒口號》

全文:
峰頂虛軒接顥空,別峰紺宇鏡光中。
儻來搆思於何會,縹渺依稀正復同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儻來

(1).意外得來,偶然得到。《莊子·繕性》:“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來者耳。”《晉書·王坦之傳》:“帝曰:‘天下,儻來之運,卿何所有!’” 唐 張九齡 《南還湘水言懷》詩:“歸去田園老,儻來軒冕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夢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烏用是儻來者為!無足榮辱,止折人壽數耳。’”如:無義錢財湯潑雪,儻來田地水推沙。參見“ 儻來物 ”。

(2).自來。 宋 王安石 《游章義寺》詩:“陰嶺有佳客,儻來不須招。”

搆思

運用心思。多指作文時的思考。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奇肱國》:“因風搆思,制為飛輪。”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五:“觀其命句,可以見學植之深淺;即其搆思,可以見器業之大小。”《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東坡 ﹞想要做一篇《三峽賦》,結搆不就。因連日鞍馬睏倦,憑几搆思,不覺睡去。”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詩文自須學力,然用筆搆思,全憑天分。”

於何

(1).為何;如何。《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贈崔士瑾》詩:“十年前見君,甲子過我壽;於何今相逢,華髮在我後?”

(2).什麼。於,助詞。 漢 張衡 《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晉 左思 《蜀都賦》:“異類眾伙,於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一:“ 何氏 之從學,蘭蕙已滿畹。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

縹渺

見“ 縹緲 ”。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乾隆名句,搆虛軒口號名句

詩詞推薦

儻來搆思於何會,縹渺依稀正復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