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過宿遷縣》
全文:
登堤指桃鎮,隔岸望厹猶。
百雉闉闍固,萬家煙火稠。
民風咨利弊,漕運欲周流。
觸目無非事,吾寧為豫游。
參考注釋
百雉
(1).指城牆的長度達三百丈。是 春秋 時國君的特權。雉,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禮記·坊記》:“都城不過百雉。” 鄭玄 註:“雉,度名也,高一丈,長三丈。”《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杜預 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史記·孔子世家》:“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2).指宮城圍牆長三百丈。 唐太宗 《帝京篇》之一:“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
(3).借指城牆。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雲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 唐 劉禹錫 《機汲記》:“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館於百雉之內。” 唐 韓翃 《寄贈虢州張參軍》詩:“百雉歸雲過,千峯宿雨收。” 明 高攀龍 《王侯祠兩廡記》:“當寇之熾也,百雉而外,白骨矣。” 清 陳夢雷 《泉郡夜半聞警》詩:“ 細柳 軍威肅, 金墉 百雉牢。”
闉闍
(1).古代城門外瓮城的重門。《詩·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毛 傳:“闉,曲城也。闍,城臺也。” 馬瑞辰 通釋:“闍為臺門之制,上有臺則下必有門,有重門則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闍’謂出此曲城重門。”後泛指城門或城樓。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玄宗 親御闉闍,臨視誅討。” 明 張煌言 《閩南行》詩:“迴首百雉蚤懸燈,照耀闉闍光為赤。” 清 惲敬 《祭張皋文文》:“送予闉闍,頓軛而語,誰知死別,成此終古。”
(2).《詩·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 漢 鄭玄 箋:“闍讀當如彼都人士之都,謂國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後人據此以“闉闍”指城市街里。 唐 張九齡 《南陽道中作》詩:“驅馬歷闉闍,荊榛翳阡陌。” 宋 葉適 《齊雲樓》詩:“虛景混空蒼,囂聲收遠肆;闉闍雖散闊,欄檻皆堪記。”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厥兄隱水國,從不履闉闍。”
煙火
(1) 火和煙
嚴禁菸火
滿面塵灰煙火色。——唐· 白居易《賣炭翁》
(2) 熟食
不食人間煙火
(3) 煙花
教賁四叫花兒匠來,做幾架煙火。——《金*瓶*梅》
(4) 祭祖時點的香火,借指後嗣
(5) 指烽火
乾隆名句,過宿遷縣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