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十二·捕蝗(刺長吏也)》
全文:
毫末弗扎尋斧柯,涓涓弗絕成江河。
由來去害在始萌,尾大不掉將如何。
一蝗能生九十九物類,繁衍惟此為最多。
其甫出也去之猶覺易,及其長翅飛如驟雨,捕之難盡必致傷黍禾。
所以每歲春夏之間,設遇缺雨先慎此,五申三令不厭為譙訶。
幸而年來未致害,豈非綢繆以豫,有司畏法因此勤搜羅。
興元年間蝗為災,奪民之食誠哀哉。
捕蝗獨有河南吏,以錢買蝗出無計。
想其受價仍利民,何乃為之重勞費。
較之坐視終為差,異哉白傅乃為刺。
若然將終不捕乎,是非殊覺斯倒置。
況乎秉畀炎火小雅雲,姚崇遣使曾殷勤。
若雲善政能驅蝗,吾惟半信半謂其荒唐,及至吞蝗感以誠。
吾惟盡力除害於其始,一之為甚而不能,再為矯情之沽名。
參考注釋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缺雨
降水量不足
缺雨月份
五申三令
三令五申。謂再三告誡。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慚乖訓撫之宜。”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譙訶
見“ 譙呵 ”。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十二·捕蝗(刺長吏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