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吳騏的《搗衣篇》
全文:
碧鴛瓦上霜華微,白馬河邊秋雁飛。
薊北征人尚未返,雒陽少婦搗寒衣。
雙絲越練光如雪,開笥展衣腸百結。
支砧桐杵響初傳,靜夜空庭音易徹。
疾徐高下宛相同,惄如擗摽恨難窮。
愁心自訴光明月,淒韻應隨斷續風。
風前月下砧聲度,斗轉參橫猶未臥。
撩亂流螢各自飛,纏*綿絡緯能相和。
回思夫婿未從征,燈前笑語若為情。
錦衾煖覺幽蘭氣,角枕微聞墮珥聲。
那知離別生悽惻,剪刀針線長相憶。
歲歲空傳薊北書,年年用盡閨中力。
坐久新寒透裌綾,遙憐塞外更難勝。
受降城上思鄉淚,今夜應知半是冰。
參考注釋
離別
(1) 暫時或永久離開
我離別故鄉已經兩年了
(2) 分手,分開
悽惻
因情景淒涼而悲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軍士各與父兄昆弟取訣,國人悲哀,皆作離別相去之詞……於是觀者莫不悽惻。”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聞見者莫不悽惻。” 清 顧炎武 《禹陵》詩:“ 會稽 山色好,悽惻獨攀登。”
悲痛;哀傷。 蘇曼珠 《碎簪記》:“余心中甚為 蓮佩 淒惻,此蓋人生至無可如何之事也。”
因情景淒涼而感觸悲傷。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 唐 黃滔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六馬歸 秦 ,卻經過於此地;九泉隔 越 ,幾淒惻於平生。” 宋 陸游 《鹿頭關過龐士元廟》詩:“ 士元 死千載,淒惻過遺祠。”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八·玉華山樵》:“老懷豈能忘故山,神遊往往於其問。為君寫此轉淒惻,片雲零落何時還。” 丁玲 《阿毛姑娘》:“那歌調在那弦上是發出那樣高亢的,激昂的,又非常委婉悽惻的聲音, 阿毛 又想哭了。”
剪刀
切斷布、紙、繩等東西用的鐵制用具,兩刃交錯,可以開合
針線
(1) 針和線
針線包
(2) 縫紉刺繡等工作
做針線
長相
相貌;容貌
吳騏名句,搗衣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