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恃五壩,雲有尾閭供

乾隆觀清口出水志疊舊作韻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觀清口出水志疊舊作韻》

全文:
審悉洪澤患,率緣清口壅。
東西束兩壩,惟留一壑送。
此固具深意,蓄清敵黃縱。
所以靳拆壩,亦半惜費葑。
然其勢既盛,又當權輕重。
何必恃五壩,雲有尾閭供
久度略知要,欲救為魚痛。
獨斷示機宜,初不資紛訟。
尺寸慎詳計,拆收在敬用。
河臣奉此策,年來豫留空。
五壩未過水,幸哉言偶中。
計其拆收費,帑金數萬動。
下河連年收,曾弗驚□洶。
損益多少間,昭然知者眾。
觀民與觀河,豈可辭倥傯。
堤上相諮詢,珠勒轡緩控。
株守亦非佳,推行貴錯綜。
苟其利吾民,慰哉奚勞頌。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尾閭

(1).古代傳說中泄海水之處。《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尾閭 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選·嵇康<養生論>》:“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 尾閭 ,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詩:“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園 書,及此聞溪漏,方欣驗 尾閭 。” 清 趙翼 《逃荒》詩:“安得 尾閭 籌洩水,盡收歸海出平疇。”

(2).泛指事物趨歸或傾泄之所。 清 魏源 《軍儲篇一》:“此漏不塞,雖萬物為金,陰陽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啓超 《新民論》第二節:“民族帝國主義者何?其國民之實力,充於內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擴張權力於他地,以為我尾閭。”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報》的標準太高,外來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讀者,應該要有一種日報來做尾閭,以銷納外來的投稿。”

乾隆名句,觀清口出水志疊舊作韻名句

詩詞推薦

何必恃五壩,雲有尾閭供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