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贈清道》
全文:
少年好書老彌篤,牙籤錦囊數百軸。
江左墨妙世不矚,有唐諸公粗可錄。
諸公草法無可稱,中葉始有張顛名。
張顛下筆有神會,其妙不似點畫成。
後來沙門有藏真,措意瀟灑尤更精。
當時二子最名盛,至今學者皆伏膺。
本朝蘇公名弟兄,汝南蒲陽亦有聲。
比來諸公已老死,其餘卑俗類可憎。
我昔乘興游都城,列子示我新素屏。
始知無擇得此道,長沙道人今復生。
歸來窮巷掩柴荊,惠然相訪得忘形。
贈我數行豈無意,勢如九河注滄溟。
中間龍蜃降沒升,歡伏不暇獨可驚。
自欲何能謝言情,欲贈金玉還愧輕。
慇勤之揖喜不勝,使我驅霧老眼明。
參考注釋
諸公
(1).眾公卿。《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 漢 班固 《白*虎通·禮樂》:“諸公六六為行,諸侯四四為行。”
(2).諸多年老長者。《史記·田叔列傳》:“ 叔 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 張守節 正義:“諸公謂丈人行也。”
(3).泛稱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元 貢師泰 《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詩:“買得 吳 船便欲東,更騎羸馬別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個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
草法
草書之法。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跋法帖》:“觀 史孝岑 《出師頌》數字,頗得草法。蓋陶冶草法,悉自小篆中來。” 宋 沉遼 《贈清道》詩:“諸公草法無可稱,中葉始有 張顛 名。”
無可
(1).猶言無可無不可。《後漢書·仲長統傳》:“任意無非,適物無可。” 南朝 宋 鮑照 《轉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觸事無可。”
(2).不能,無法。《藝文類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淮牛渚津 水極深,無可算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恍惚杳冥,茫無實據,雖 閻羅 包老 亦無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決了罪狀, 馮雲卿 到此時覺得無可躲閃了。”
(3).猶言沒有可以。 孫犁 《秀露集·關於紀昀的通信》:“至於他為官的政績,只能說是平平,無可稱述。”
中葉
一個世紀或一個朝代的中期
19世紀中葉
張顛
相傳 唐 著名草書家 張旭 醉後往往有顛狂之態,故人稱 張顛 。 唐 李白 《草書歌行》:“ 張顛 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唐 張懷瓘 《書斷·張旭》:“飲醉,輒草書,揮毫大呼,以頭搵水墨中,天下呼為 張顛 。”《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 旭 善草書,而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人號為 張顛 。”
沈遼名句,贈清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