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方平的《崑山初秋觀稼回縣署與同寮及示姑蘇幕府》
全文:
邑民三萬家,四邊湖海繞。
家家勤穡事,市井商游少。
薦歲逢水沴,飢勞何擾擾。
我來忝撫字,見此心如搗。
去秋僅有年,膏田尚停潦。
今幸風雨調,皆話天時好。
春喜鵲巢低,夏更蟬聲早。
秧船拿參差,葑岸縈迴繚。
藝插暮更急,車響轉清曉。
紡筥猶掛壁,何暇張魚鳥。
我時行近郊,小艇穿萍藻。
渚長葭薍深,野沃𥝧稏倒。
孺子遠餉歸,閒暇顏色飽。
預喜省敲笞,租賦可時了。
歸來軒館靜,曠盪盈懷抱。
衙退人吏散,庭廡闃窈窈。
露筱映孤亭,風荷動幽沼。
置身木雁間,茲焉願終老。
顛蹶走榮利,況余拙非巧。
鱸膾飯紫芒,鵝脂酒清醥。
悵然懷友生,虛齋為誰掃。
參考注釋
顛蹶
亦作“ 顛蹷 ”。1.顛倒失次。《管子·小匡》:“ 桓公 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顏咫尺, 小白 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顛蹶於下,以為天子羞。’”
(2).倒仆;跌落。《戰國策·齊策三》:“顛蹶之請,望拜之謁,雖得則薄矣。” 鮑彪 註:“顛,倒;蹶,僵也。言其請救之急。” 晉 葛洪 《抱朴子·交際》:“芘之而誤者,譬如蔭朽樹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顛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正回惑間,又一石子落,中巫,顛蹷。” 何垠 註:“顛,倒也。蹙音厥,僵也。”
(3).困頓挫折。 漢 桓寬 《鹽鐵論·疾貪》:“百姓顛蹶而不扶,猶赤子臨井焉,聽其入也。若此,則何以為民父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誣罔上聽,訐斥大臣,除名為民,流 愛州 。 磻叟 雖至顛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早年氣盛,鋭於進取,自謂卿相可立致,卒致顛蹶。”
(4).覆亡;毀滅;失敗。《明史·曹文詔周遇吉等傳贊》:“ 曹文詔 等秉驍猛之資,所向摧敗,皆所稱萬人敵也。大命既傾,良將顛蹶。” 清 顧炎武 《天津》詩:“嗚呼事一乖,宇宙遂顛蹶。”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動·湘路紀事》:“倘第一問題即遭顛蹶,將來牽動全局,貽笑遠人,萬萬無以自解。”
(5).猶顛狂。《朱子語類》卷一○四:“如今都教壞了後生,箇箇不肯去讀書,一味顛蹷沒理會處,可惜!可惜!” 明 劉基 《天說下》:“是故瘥癘夭札,人之病也,狂亂反常,顛蹶披猖,中天之病氣而不知其所為也。”
(6).動盪不平貌。 漢 焦贛 《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門見鷂,顛蹶上下,幾無所處。” 宋 秦觀 《海康書事》詩之九:“怒號兼晝夜,山海為顛蹶。”
(7).指行走不平穩貌。 許傑 《台下的喜劇》:“ 二木 老婆緊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著板凳的中間,顛蹶的走出。”
榮利
功名利祿。《呂氏春秋·用民》:“為民紀綱者何也?欲也,惡也。何欲何惡?欲榮利,惡辱害。”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宋 范仲淹 《訪陝郊魏疎處士》詩:“下瞰紅塵路,榮利無窮已。”
余拙
謙詞。無用的愚拙的人。 清 羅萬象 《宿文殊庵值雨》詩:“世道留餘拙,塵心悟昨非。”
張方平名句,崑山初秋觀稼回縣署與同寮及示姑蘇幕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