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庭秀的《松嶺謁衛公祠》
全文:
深居太行巔,繞郭山如帶。
西南古松嶺,傑出群峰外。
巉巉聳熊耳,隱隱負鰲背。
小樓不垂簾,倚欄日相對。
春風遇休沐,俗累謝機械。
寸心渴登臨,老氣鼓衰憊。
陰崖冰磴滑,凌澗鳥道隘。
瘦藤盤絕頂,清境豁眼界。
衛公廟貌存,英氣凜如在。
法*輪靈跡古,殿閣啟綵繪。
祖燈相繼續,劫火不可壞。
盤亭接天壇,胸次何芥蒂。
蒼流會清沚,緣絡分枝𣲖。
翠巒臥浮雲,幽壑產珍怪。
松風噎笙磬,岩溜響環佩。
此來真勝游,所適了無礙。
不作白頭吟,且償行腳債。
可喚千金兒,漫寫垂堂戒。
參考注釋
相繼
一個跟著一個;連續不斷;相承襲;遞相傳授
代表們相繼發言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隨劫火燒。” 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並遭劫火亡。” 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楊庭秀名句,松嶺謁衛公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