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敦煌曲子的《行路難·其八·共住修道八首》
全文:
身騎精進。
忍辱作鞍轡。
持戒作槍幡。
慈悲為將帥。
手把禪定弓。
身破三十六軍賊。
獲得菩提勛。
無心是官職。
差作巡境使。
四方和六賊。
大丈夫自恨無道德。
虛食信施供。
假名入山谷。
忽若得道果。
歷劫相勞碌。
欲得學無為。
常須三不足。
參考注釋
忽若
(1).恍若,好像。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於是逍遙暇豫,忽若忘歸。”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冥跡》:“其子聽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當再為 顧 家子。”《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可中修善到諸天,居處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裡,尋常自在免憂煎。” 蔣禮鴻 通釋:“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並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伏願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見慈親,生死不辜恩德。”
得道
(1) 指符合正義
得道多助
(2) 指道教、佛教修行達到非凡的境界
敦煌曲子名句,行路難·其八·共住修道八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