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遠清軒》
全文:
豁目憑欄遠益清,遙山東北聳新晴。
情知阿那翠深處,指日其間過蹕旌。
參考注釋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駱賓王 《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 盧 家字 莫愁 。”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詞:“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乾不自由。”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見有個通房後廁所的小門,情知是從這小門裡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傾杯樂》詞:“情知道,世人難使皓月長圜,彩雲鎮聚。”
阿那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 婀 ”。《文選·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風靡雲披。” 李善 註:“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郍 ”。 明 徐渭 《題<折花美人圖>》詩:“高髻阿那長袖垂,玉釵彷彿掛羅衣。”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身嬌阿那,非關 石尉 之珠;頰薄分明,略比 蕭宮 之醉。”
(2).舒徐貌。阿,通“ 婀 ”。《文選·王褒<洞簫賦>》:“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也。” 李善 註:“阿那腲腇,舒遲貌。”
(3).茂盛貌。阿,通“ 婀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桂黝鯈於南北,蘭芝阿那於東西。” 張載 註:“黝鯈、阿那,皆茂盛之貌。” 三國 魏 曹植 《社頌》:“靈稼阿那,一禾千莖。”
(4). 唐 代樂曲名。 明 楊慎 《藝林伐山·阿那紇那曲名》:“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從事》詩曰:‘戀別山登憶水登,山光水焰百千層。 謝公 留賞 山公 喚,知入笙歌《阿那》朋。’ 劉禹錫 《夔州竹枝詞》云:‘ 楚 水 巴山 煙雨多, 巴 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緑蘿。’《阿那》、《紇那》,皆當時曲名。 李郢 詩言變梵唄為艷歌, 劉禹錫 詩言翻南調為北曲也。‘阿那’皆葉上聲,‘紇那’皆葉平聲,此又隨方音而轉也。”
指示代詞。猶那,那個。 唐 李白 《相逢行》:“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宋 楊萬里 《過南盪》詩:“垂楊一徑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註:“阿那,阿讀入聲如‘屋’,發語詞,無義。阿那,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見。”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九》:“﹝阿那﹞ 李白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阿那,猶言若個也。”
鮮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見《周書·楊寬傳》。
深處
(1)
(2) 很深的地方
白雲深處有人家
海洋深處的寶藏
(3) 內部
心靈深處
指日
猶不日。謂為期不遠。 三國 魏 曹植 《應詔》詩:“弭節長騖,指日遄征。”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餐。” 明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急出,則客去遠。聞其故,驚顏如土,大哭曰:‘此禍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陳毅 《潛艇上留題》詩:“大哉新 中國 ,指日富且強。”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乾隆名句,遠清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