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達的《雜言·其二十九》
全文:
造父昔善馭,抑縱不窮馬。
鳴鸞日有節,轍跡遍天下。
賤工何拘拘,揮箠不遑舍。
終焉盡馬力,奔弊傷解瓦。
哲人契斯理,為治尚寬假。
艱虞懼銜橛,綏撫道安雅。
億兆奚可窮,誰其戒東野。
參考注釋
鳴鸞
即鳴鑾。鑾聲似鸞鳥之鳴,因稱。《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竚既定以鳴鸞,修 東都 之大壯。” 唐玄宗 《途經華岳》詩:“飭駕去京邑,鳴鸞指 洛川 。”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戒糗糒以揚舲兮,載鳴鸞而陟巘。”參見“ 鳴鑾 ”。
有節
有節度;有節制。《禮記·檀弓上》:“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 唐 李德裕 《欹器賦》:“表人道之隆替,明百事之有節。”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主帥慎進退,出師貴有節。” 張書紳 《正氣歌》三:“在 南昌 起義失敗的教訓里,在 皖南 事變有利有節的鬥爭中……哪一個革命者不應看到,這一切一切都是由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血和生命寫成。”
轍跡
亦作“ 轍跡 ”。1.車子行駛的痕跡。《藝文類聚》卷七一引 晉 棗據 《船賦》:“且其行無轍跡,止無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馳奔。”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窮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漁之樂,疲轍跡之游。” 清 馬維翰 《瀘定橋》詩:“人影漾驚波,行空無轍跡。” 艾青 《手推車》詩:“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
(2).痕跡。《老子》:“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讁。” 南朝 梁 任昉 《答劉居士》詩:“行無轍跡,理絶心機。”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篇三》:“ 顏子 則去一分私,顯一分公,除彼己之轍跡,而顯其和平。”
(3).猶途徑。《淮南子·主術訓》:“今治亂之機,轍跡可見也。” 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他如七十子之徒,雖其才各殊,至於轍跡亦一而已,蓋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轍跡各殊。”
見“ 轍跡 ”。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張達名句,雜言·其二十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