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大學士阿桂等奏另籌引河攔壩工程詩以志事》

全文:
昨秋河決豫,時和儀封二。
時和幸合龍,儀封功未遂。
將成每致變,因為袖壩勢。
袖壩惜復薄,刷底波沖潰。
去歲呈圖時,朱筆曾標記。
引河宜取直,不應為惜費。
而時工已興,漫口下開暨。
埽乃受波激,屢激屢沖廢。
高晉稱知河,以此慚恚致
嗟哉喪良臣,䆒亦無濟事。
熟思事體大,任此資忠智。
守侗及立德,恐或無定志。
因命阿桂往,鎮靜集眾思。
正值河複決,因議改弦治。
引河移就上,朱筆曾標地。
慮因遵旨為,然實無別計。
其費雖倍昔,惟期事有濟。
較屢塌所失,其省亦不啻。
為期與以寬,前鑒莫輕試。
南望繾遙心,永言識吾愧。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慚恚

亦作“慙恚”。羞慚怨恨;羞慚憤怒。 漢 王充 《論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鈞同,同時並進,高者得榮,下者慙恚,毀傷其行。”《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劉備 ﹞大慚恚,曰:‘吾乃為 遜 所折辱,豈非天邪!’”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成仙》:“ 周 怒,語侵宰。宰慚恚,因逮繫之。” 章炳麟 《<革命軍>序》:“今 容 為是書,壹以叫咷恣言,發其慚恚,雖囂昧若 羅 彭 諸子,誦之猶當流汗祗悔。”

乾隆名句,大學士阿桂等奏另籌引河攔壩工程詩以志事名句

詩詞推薦

高晉稱知河,以此慚恚致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