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洪玉父赴官潁川會余金陵》
全文:
迂疏世不要,冷落眠山寺。
空山斷往還,落花自流水。
平生所懷人,那料千里至。
歡極看屋樑,通夕不成寐。
曉從城郭來,山亦為余喜。
登門見眉須,已覺增爽氣。
洪徐皆人龍,論議例英偉。
君於二老間,妙語發溫粹。
胡為下僚中,混此萬乘器。
攝衣願從君,舉步懼推鄙。
安知出愛忘,劇談略勢位。
便欲攜與東,載我以船尾。
予生分奇蹇,事事得敗意。
獨於天下豪,未識已神契。
天公亦見憐,以此厚我耳。
西湖今古勝,前輩風流地。
風月久乾沒,畫舫誰料理。
行當入君手,想見飽風味。
不得陪清游,起坐終夜喟。
定有湖上詩,無辭遠相寄。
參考注釋
人龍
(1).比喻人中俊傑。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啟》:“自從見作人龍,翔為鳥鳳,騰輝瑞諜,流慶皇家。” 五代 譚用之 《寄友人》詩:“穴鳳瑞時來卻易,人龍別後見何難。”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開府武昌》詩:“人龍且向東山臥,士馬誰分北極憂。”
(2).蛔蟲的別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蛔蟲》。
論議
(1).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表示意見。《管子·輕重丁》:“父兄相睹樹下,論議玄語,終日不歸。” 唐 韓愈 《與李翱書》:“持僕所守,驅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間,開口論議,其安能有以合乎?”
(2).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見。亦指思想認識、境界等。《荀子·非相》:“然而﹝ 桀 紂 ﹞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後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論議之卑爾。”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賢士隱居者》:“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使其羞白心於人前,則不若伏藏其論議,蕩滌穢惡,俾眾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內矅。”
(3).議論文。《後漢書·孔融傳》:“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
英偉
英俊魁偉
排頭是一個英偉的戰士
釋德洪名句,洪玉父赴官潁川會余金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