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修楠出萬蓬,挺生綿邈尚誰窮

鄭之才 《南龕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之才的《南龕山》

全文:
一本修楠出萬蓬,挺生綿邈尚誰窮
胡為壯烈思嚴老,雅愛甘棠學召公。
懷德自應存庇蔭,企賢那不念英雄。
要知遺躅傳無盡,時聽龕崖度遠風。

鄭之才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一本

(1).同一根本。《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朱子語類》卷九:“主敬窮理,雖二端,其實一本。”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篇一》:“仁、義、忠、孝,固無非性者,而現前萬殊,根原一本。” 許地山 《兇手》第一幕:“奴是念著他們倆是一本之親,而且老公公遺下的產業至今還沒分析,論理應該供給他。”

(2).完全根據。《新五代史·職方考》:“蓋得其要,則雖萬國而治;失其所守,則雖一天下不能容,豈非一本於道德哉!” 宋 曾鞏 《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發祥其德,無可以稱;思所以報,一本於心。”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因時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於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業。”

(3).表數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荀子·富國》:“然後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瓜》:“八月斷其梢,減其實,一本但留五六枚。”《宋史·五行志》:“ 太平興國 二年八月, 青城縣 民家竹一本,上分雙莖。”

(4).表數量。檔案、奏章、書籍簿冊等的一件或一冊。《魏書·崔子元傳》:“今繕寫一本,敢以仰呈。”《北齊書·魏收傳》:“及詔行 魏 史, 收 以為直置秘閣,外人無由得見。於是命送一本付並省,一本付 鄴下 ,任人寫之。”《陳書·姚察傳》:“ 後主 所製文筆,捲軸甚多,乃別寫一本付 察 ,有疑悉令刊定。”《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那河道總督平日又合他不對,便藉此參了一本,革職拿問。”

(5).表數量。戲劇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數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曲兒甜,腔兒雅,裁剪就雪月風花,唱一本倚翠偷期話。”

(6).一定長度的影片亦稱一本。

挺生

挺拔生長。亦謂傑出。《後漢書·西域傳論》:“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聞 孔 墨 之挺生,謂英睿擅英響。”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詩:“昔承推奬分,愧匪挺生才。” 清 陳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綿花歌》:“挺生奇樹號木綿,特立南州持絳節。”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六:“腐舊蝕敗的根里,突然挺生新脆鮮綠的嫩芽。”

綿邈

亦作“緜邈”。1.遼遠。《文選·左思<吳都賦>》:“島嶼綿邈,洲渚馮隆。” 劉逵 註:“綿邈,廣遠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家國綿邈,山川遼夐。”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但山川緜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來?”

(2).長久;悠遠。 晉 陸機 《感時賦》:“夜綿邈其難終,日晼晚而易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開闢草昧,歲紀緜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 唐 李華 《詠史》之三:“緜邈數千祀,丘中誰隱淪。” 清 周亮工 《覺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綿邈,水火兵燹,以後雖復同處一域,不知為誰何氏之族者矣。”

(3).形容含意深遠或情意深長。 晉 陸機 《文賦》:“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玉田 以《春水》一詞得名,用冠詞集之首。此詞深情綿邈,意餘於言,自是佳作。”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其以文詞著者,則 陽湖 張氏 、 長洲 宋氏 ,均工綿邈之文,其音則哀而多思,其詞則麗而能則。”

鄭之才名句,南龕山名句

詩詞推薦

一本修楠出萬蓬,挺生綿邈尚誰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