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廷美的《送何廷秀之任福建》
全文:
我聞先生未出仕,丹鳳之雛驥之子。
腹中經史五嶽雲,筆下詞源三峽水。
早探月窟攀天香,春官典禮列帝旁。
金玉持心槿荼節,文繡為服齏鹽腸。
年來移典秋台獄,朗然一朵光明燭。
平反人疑張釋之,果斷時稱包孝肅。
紛紛勢利鴻毛輕,公餘半榻和風生。
小軒可比石渠富,空庭不減玉堂清。
狂瀾百折東下疾,砥柱中流山屹立。
三公八俊少相知,五侯七貴誰能識。
天官冢宰新拜麻,鑒衡一舉憐才華。
薦書三上沐俞允,歡動吾閩億萬家。
鳳池日暖雨初歇,緋袍金帶辭丹闕。
匹馬驅馳薊北塵,孤舟蕩漾淮南月。
吾閩僻在天南邊,海濱鄒魯舊相傳。
士有恆心賈有積,女勤蠶織男勤田。
憶從草寇相荼毒,窮鄉半是逃亡屋。
野樹風凋柯葉枯,水田堤潰蒿萊沒。
天門萬里天不知,復有苛政如繭絲。
金璫赫赫益響震,玉壺凜凜連顛危。
我曹濫廁衣冠列,閩水閩山久離別。
逢人偶說故鄉情,頓覺愁懷心內熱。
先生於我最相親,此行百責難重陳。
致君堯舜平生志,務令八部皆陽春。
參考注釋
天官
(1).官名。《周禮》分設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總御百官。 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為天官,旋復舊。後世亦稱吏部為天官。《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諸選,條目猥多,法例參錯,吏姦深遠。” 明 何景明 《送蕭文彧分教臨川序》:“廼復試於天官,去取加詳焉。”
(2).借指吏部尚書。 清 戴名世 《答趙少宰書》:“而足下出持節鉞,入貳天官。”評劇《鍘閣老》第十一場:“老夫不敢,還是天官大人先行。”
(3).泛指百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漢書·李尋傳》:“舉有德行道術通明之士充備天官。” 王先謙 補註:“天工人代,故官曰天官。”《文選·班固<東都賦>》:“天官景從,寢威盛容。” 李善 註:“ 蔡邕 《獨斷》:‘百官小吏曰天官。’”
(4).指官職。 唐 王維 《責躬薦弟表》:“久窮天官,每慙屍素。”
(5).天文;天象。《史記·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 學天官於 唐都 。”《史記》有《天官書》, 司馬貞 索隱:“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後漢書·崔瑗傳》:“ 瑗 因留遊學,遂明天官、歷數、《京房易傳》、六日七分。” 唐 王維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動將星, 漢 地柳條青。”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為天官、地官、水官。 宋 梅堯臣 《觀楊之美畫》詩:“天官乘車建朱旗,赤旛前亞風卷披。” 清 李漁 《奈何天·錫祺》:“小聖,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參見“ 天官賜福 ”。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冊一卷。”
(8).指耳、目、口、鼻、形體等感覺器官。《荀子·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荀子·正名》:“然則何緣而以同異?曰:緣天官。” 楊倞 註:“天官,耳、目、鼻、口、心、體也。謂之官,言各有所司主也。”
冢宰
(1). 周 官名。為六卿之首,亦稱太宰。《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 孔 傳:“天官卿稱太宰,主國政治,統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內。”《詩·大雅·雲漢》:“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朱熹 集傳:“冢宰,又眾長之長也。”
(2).稱吏部尚書為冢宰。《明史·職官志一》:“﹝吏部﹞尚書掌天下官吏選授、封勛、考課之政令,以甄別人才,贊天子治。蓋古冢宰之職,視五部為特重。”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 攀龍 後為都御史,言之冢宰 趙南星 ,即家起公為太僕卿。”
鑒衡
亦作“鑒衡”。鑑別,評定。 明 李東陽 《擬楊文懿公謚議》:“又見諸考校,為鑑衡模範,昭不可掩。” 清 汪懋琨 《<白雨齋詞話>序》:“予竊喜鑒衡不爽,而生之素所蓄積可知矣。”
一舉
一次行動
一舉殲滅來犯之敵
才華
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藝方面的)
才華出眾
李廷美名句,送何廷秀之任福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