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贈城西謝知堂》
全文:
蓬萊山上神仙翁,道貌挺挺喬如松。
雙眸炯炯黑於漆,臉邊隱隱如桃紅。
有時仰天笑開口,撮起崑崙歸右手。
忽然虛空跌落地,不覺滿腹藏星斗。
有時驚起老龍號,一口汲盡滄浪波。
打破混沌揣出骨,拈起芥子貯山河。
偃月爐中煮天地,煎煉日魄並月髓。
笑把葫蘆禁鬼神,杖頭挑起山和水。
欒巴噀飯飛成峰,左慈剪艾化為龍。
夏月梅花冬月電,似此伎倆問呂鍾。
撮土為香猶是假,水底麒麟取作酢。
鬼神眼睛突出外,無根樹下騎鐵馬。
工夫到處戲極時,拈弄造化如兒嬉。
大蟲舌上翻筋斗,卻笑金剛學畫眉。
女皇要補西天竅,鍊石不得羲皇笑。
秦皇鑿山通四溟,漢帝掣之一長笑。
先生手持沒底籃,出有入無猶不凡。
攜此道術問四海,洞賓今正覓同參。
盞里綿包或聚散,火里游魚水裡雁。
黃鶴樓前大醉時,撐眼撮與鍾離看。
水盆攪散五色沙,滿地寫出龍蛇花。
自將一盞逡巡酒,敢向人前化作茶。
笊籬裡面一條路,透入青霄雲外去。
十字街頭開鋪席,翻手覆手成雲雨。
如今天下覓無人,似君道術真入神。
踏遍江湖今幾春,都來一個雲水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葫蘆
(1)
(2) 一年生蔓草,葉如心形、互生,花白色,果實如大小二球重疊,除其果肉,可充器皿
(3) 該蔓草之果實
(4) 葫蘆屬某些植物的泛稱
(5) 用作中藥的該種植物的乾燥果實,用於利尿消腫
(6) 滑車的俗稱
(7) 由葫蘆殼做的器具(如瓶、壺)
取一葫蘆。——宋· 歐陽修《歸田錄》
(8) 糊塗,宋元時有“葫蘆提”俗語,意即糊裡糊塗;葫蘆廟,《紅樓夢》里虛擬的廟名。意即糊裡糊塗的地方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頭挑
方言。頭等;最好的。《白雪遺音·玉蜻蜓·游庵》:“囝兒別樣弗在行,亂説是本等頭挑出色大名公。”《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女兒今年十七歲,長的真是頭挑人才。”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九:“他惘然一笑,忽又問道:‘你是見過 靜英 妹妹的,你覺得她還不是個頭挑的人品么?’”
白玉蟾名句,贈城西謝知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