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佚名的《十二時/憶少年》
全文:
承平世,嘉祐壬寅。
九月上旬辛。
酒醪香旨,谷實豐珍。
宗祀敞中宸。
賓延上帝五方神。
以嚴親。
誠心通杳杳,文物盛彬彬。
金聲玉色,和奏翕鏗純。
盪無垠。
天地一洪鈞。
明天子、至化深仁。
一意奉精禋。
感時怵惕,即事恭夤。
用孝教斯民。
多儀舉,大恩淪。
福來臻。
清風動閶闔,皓氣下天津。
幣誠玉腆,朱燎焜槱薪。
積歡欣。
皇曆萬斯春。
參考注釋
感時
感慨時序的變遷或時勢的變化。 漢 王逸 《九思·哀歲》:“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唐 杜甫 《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清 吳敏樹 《九日鹿角登高》詩序:“而騷人賦客,又或喜為感時傷物之語,以益其悲。” 錢基博 《吳祿貞傳》:“ 祿貞 能為詩,感時撫事,隨口吟唱,如不經意。”
怵惕
恐懼警惕
怵惕不寧
即事
(1).任事;作事。《史記·封禪書》:“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四年》:“樞密使 襄 ,請用步卒穿濠築障……軍民並役,又募飢民以傭,即事五旬而畢。”
(2).面對眼前事物。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詩:“即事有哀傷,山川自如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即事興情,因而成賦。”
(3).以當前事物為題材的詩。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命意·陵陽謂須先命意》:“凡作詩須命終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聯,因而成章,如此則意不多屬。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懷、即事之類,皆先成詩,而後命題者也。”
(4).多用為詩詞題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詩, 宋 辛棄疾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詞,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詩等等。
佚名名句,十二時/憶少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