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送唐德輿》
全文:
國朝唐與蘇,不數漢相如。
繼彼二季後,當茲三世余。
青雲曾給札,班鬢尚題輿。
古義惟知學,時人或謂疏。
鄭虔歸系馬,阮籍倒乘驢。
日月且逝矣,賢才終舍諸。
何遲問安在,可使賦歸歟。
直自枉渚宿,還過彭蠡瀦。
岷江飲鄉水,廬阜訪林居。
翰墨深懷趣,登臨想盡攄。
峴山孤湛輩,栗里羨宣舒。
執友半廊廟,先生寧里閭。
家聲紅藥省,人望玉堂廬。
計日豈偃薄,匪朝應詔除。
公其作鳴鳳,我自伴舂鋤。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古義
(1).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詩·鄭風·女曰雞鳴序》:“陳古義,以刺今不説德而好色也。” 孔穎達 疏:“陳古之賢士好德不好色之義。” 宋 蘇軾 《孔毅父妻輓詞》:“高風相賓友,古義仍兄弟。”
(2).古書的義理。《史記·酷吏列傳》:“ 湯 決大獄,欲傅古義,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亭疑法。”《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古義弘深,聖問奧遠,非臣所能詳盡。”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大都君臣借天象傅古義,以交相儆也。”
(3).古人對經籍的傳統解釋。《漢書·儒林傳·丁寬》:“ 寬 至 雒陽 ,復從 周王孫 受古義,號《周氏傳》。”
(4).文字辭彙的古代意義。 楊樹達 《<古聲韻討論集>序》:“讀書必求其義,而古義寓於古音;以今音求古義,猶適 燕 代 而南其轅也。”
時人
當時的人;同時代的人。《漢書·藝文志》:“《論語》者, 孔子 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 五代 顏紅郁 《農家》詩:“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穀自生。” 孫犁 《秀露集·歐陽修的散文》:“這篇被時人稱為‘天下文章,莫大於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個字。”
趙蕃名句,送唐德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