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薛逢的《題春台觀》
全文:
殿前松柏晦蒼蒼,杏繞仙壇水繞廊。
垂露額題精思院,博山爐裊降真香。
苔侵古碣迷陳事,雲到中峰失上方。
便擬尋溪弄花去,洞天誰更待劉郎。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垂露
(1).露珠下滴。《後漢書·仲長統傳》:“垂露成幃,張霄成幄。”
(2).比喻佛法普施。 南朝 梁 蕭統 《開善寺法會》詩:“塵根久未洗,希霑垂露光。”
(3).指垂露書。 北周 庾信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唐 杜甫 《觀薛稷少保書畫壁》詩:“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篆法﹞有‘垂露’者,亦 喜 所創,取草木婀娜垂露之象,皆出新意。” 清 王繼香 《<小螺庵病榻憶語>書後》:“拾零星之剩語,瀉垂露於赫蹏。秋淚漬乎行間,春魂回夫掔底。”
額題
匾額上的題字。《紅樓夢》第二回:“隱隱有座廟宇,門巷傾頽,牆垣剝落,有額題曰‘智通寺’。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 徐珂 《清稗類鈔·名勝·京口三山》:“ 金山 在西城外五里許,額題為‘江天禪寺’,曰 金山寺 者,俗稱也。”
精思
(1).精力和思慮。《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宋 曾鞏 《擬辭免修五朝國史狀》:“此臣所以窮日夜,憊精思,不敢忘須臾,志在於斯文。”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疲精思於編簡兮,馳志慮於遺文。”
(2).精心思考。 漢 王充 《論衡·超奇》:“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為鴻儒。”《後漢書·張衡傳》:“ 衡 乃擬 班固 《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新唐書·虞世南傳》:“﹝ 虞世南 ﹞與兄 世基 同受學於 吳 顧野王 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 裘廷梁 《論白話為維新之本》:“今用白話,不恃熟讀,而恃精思。”
博山爐
古香爐名。因爐蓋上的造型似傳聞中的海中名山 博山 而得名。一說象 華山 ,因 秦昭王 與天神博於是,故名。後作為名貴香爐的代稱。《西京雜記》卷一:“ 長安 巧工 丁緩 者……又作九層 博山 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 博山 爐中百和香,鬱金蘇合及都梁。” 唐 李白 《楊叛兒》詩:“ 博山 爐中沉香火,雙咽一氣凌紫霞。”《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中間客坐上面,掛一幅名人山水,香几上博山古銅爐,燒著龍涎香餅。” 聞一多 《秋色》詩:“在七寶燒的博山爐里,我還要聽著你的色彩嗅著你的色彩!”
降真香
香名。其香似蘇枋木,燒之煙直上,能入藥。傳說能降神。亦名雞骨香、紫藤香。 唐 無名氏 《香譜·香品一》:“降真香出 交 廣 舶上,其香如蘇枋木,燃之初不甚香,得諸香和之則美。”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降真香》:“降真香出 黔 南,伴和諸雜香,燒煙直上天,召鶴,得盤旋於上。”《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十里之內,降真香燒的有如煙霧溟濛。”亦省作“ 降真 ”、“ 降香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降真香》﹝釋名﹞引 李珣 曰:“醮星辰,燒此香為第一,度籙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降真香》﹝集解﹞:“鷄骨香即降香,本出 海南 。”
薛逢名句,題春台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