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著的《詩送讀易堂張碧窗之揚》
全文:
占得資身話柄高,六鰲島上足逍遙。
南風又送飛霞佩,北道相期明月橋。
要坐虎皮專說易,肯攜鳳侶共吹*簫。
此行直上青霄去,不比閒纏鶴背腰。
參考注釋
資身
資養自身;立身。《漢書·韓信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 宋 陸游 《散發》詩:“從來恥作資身策,老去終懷報國心。”《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過了數日, 蘇秦 欲出遊列國,乃請於父母,變賣家財,為資身之費。”
話柄
被人拿來做談笑資料的言論或行為
六鰲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隻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聖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於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事見《列子·湯問》。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海》詩:“登高丘,望遠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贈鎮府》詩:“六鼇還鎮澥,八柱獨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詩》:“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貔貅走六鰲。”
上足
(1).猶高足。對徒弟的美稱。 唐 王勃 《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 孝恭法師 、 智開法師 、 宏嚮法師 、 寶積闍黎 四上人者,並禪師之上足,而法門之領袖也。”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 陸放翁 , 茶山 ( 茶山居士 曾幾 )上足。” 元 楊訥 《西遊記》第六本第二一出:“我是 唐三藏 上足徒弟。”
(2).指良馬。《南史·蕭圓正傳》:“馬八千匹,上足者置之內廄。”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陳著名句,詩送讀易堂張碧窗之揚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