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牛希濟的《臨江仙》
全文:
峭碧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
瑤姬宮殿是仙蹤。
金爐珠帳,香靄晝偏濃。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
至今雲雨帶愁容。
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謝家仙觀寄雲岑,岩蘿拂地成陰。
洞房不閉白雲深。
當時丹灶,一粒化黃金。
石壁霞衣猶半掛,松風長似鳴琴。
時聞唳鶴起前林。
十洲高會,何處許相尋。
渭闕宮城秦樹凋,玉樓獨上無憀。
含情不語自吹*簫。
調清和恨,天路逐風飄。
何事乘龍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
三清攜手路非遙。
世間屏障,彩筆畫嬌饒。
江繞黃陵春廟閒,嬌鶯獨語關關。
滿庭重疊綠苔斑。
陰雲無事,四散自歸山。
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
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判死為紅顏。
素洛春光瀲灩平,千重媚臉初生。
凌波羅襪勢輕輕。
煙籠日照,珠翠半分明。
風引寶衣疑欲舞,鸞回鳳翥堪驚。
也知心許恐無成。
陳王辭賦,千載有聲名。
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爭勻。
鴛鴦對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輕步暗移蟬鬢動,羅裙風惹輕塵。
水精宮殿豈無因。
空勞縴手,解佩贈情人。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點凝煙。
此中真境屬神仙。
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
橘林霜重更紅鮮。
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波浪
由風與水之間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狀
晴天
天空中沒有雲或雲很少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五:“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 君山 。”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詞:“日落 君山 雲氣,春到 沅 湘 草木,遠思渺難收。”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凝煙
濃密的霧氣。 南朝 宋 劉鑠 《歌詩》:“凝煙汎城闕,淒風入軒房。” 唐太宗 《祀北嶽恆山文》:“疊嶂參差,凝煙含翠,重岡紛糺,照日分紅。” 殷夫 《給某君》詩:“漫著暮氣凝煙的黃昏中,我們同踽踽於崎嶇的街頭。”
牛希濟名句,臨江仙名句
名句推薦
倚竹偎松,誰道羅浮遠
應次蘧《點絳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