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補之的《同楊希仲吳子進李希孝張景良北關納涼晚過大》
全文:
君不見少陵翁,昔時亦厭在泥滓。
青鞋布襪翁自喜,上關流水入城來。
青苹之末風未已,駕言出遊我無酒。
張侯為致尊中旨,可憐築室寧封池。
下有千房並萬蕊,官曹十九民事聒。
況乃坐堂環榜捶,揚波沐發安在哉。
我曹官冷奚不來,日長飛鳥困塌翼。
龜出仰喙魚張腮,南箕不哆少女默。
焦暍坐恐昆蟲猜,楊君嘗攬轡。
獨出無把袂,古藏大般若。
中天立華廈,同游得吳李。
張子亦予社,登臨物色為我豪。
長空吹雨來蕭騷,原為起伏河出沒。
霧作吞吐山卑高,君不見幕中群公府曹掾。
清談接武金閨彥,平明趨府罷亭午。
寧有食頃坐閒燕,我曹放意誠崛奇。
王事鞅掌慚周詩,嵇康不堪章服裹。
此事恐得通人嗤,李侯挽我未宜下。
世間一笑如此寡,鄙夫敢慕從事賢。
少日採薪勤兩肩,草玄亦投閣。
醉者墜不愕,安能學丁君。
高舉似黃鶴,一廛平生事。
百壺中慮廓,且當俛仰宇宙間。
子欲觀海須觀瀾,所思安在良阻艱。
李侯有嘉意,語若繭緒曳。
不應開口煩睥睨,愛身為物太早計。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清談
本指魏晉間一些士大夫崇尚虛無,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後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清談誤國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金閨彥
指朝廷傑出的才士。語出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 金閨 之諸彥,蘭臺之羣英。” 明 孟稱舜 《嬌紅記·會嬌》:“ 金閨 彥,聯翩占住,小生平昔依慕。”
平明
天亮的時候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亭午
正午;中午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風》
晁補之名句,同楊希仲吳子進李希孝張景良北關納涼晚過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