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麟之的《端午貼子詞皇帝閣六首》
全文:
祝網湯仁布,垂裳舜德敷。
五兵渾不用,安事赤靈符。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五兵
(1).五種兵器。所指不一。《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車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見《司兵》 鄭玄 注。《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 范寧 註:“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漢書·吾丘壽王傳》:“古者作五兵。” 顏師古 註:“五兵,謂矛、戟、弓、劍,戈。”
(2).泛指各種兵器。《隋書·達奚長儒傳》:“且戰且行,轉鬭三日,五兵鹹盡,士卒以拳毆之。” 唐 獨孤及 《慶鴻名頌》:“ 唐 興百三十有八載,皇帝在賄天下,鑄五兵為農器,棲萬姓於壽域。”
(3).泛指軍隊。《戰國策·齊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則五兵不動而諸侯從。”《舊唐書·太宗紀上》:“若 軒轅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戰爭。 南朝 梁 劉孝標 《金華山棲志序》:“ 左元放 稱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轉。’” 前蜀 杜光庭 《晉公太白狼星醮詞》:“弓弢戢偃,雨順風調,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書”的省稱。詳“ 五兵尚書 ”。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赤靈符
舊時佩掛胸前以避災邪的符籙。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或問辟五兵之道……或以五月五日作赤靈符,著心前。”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二折:“登樓罷,縱目初,風花惱人空嘆吁,教人羞佩赤靈符,情魔怎驅逐?” 清 黃遵憲 《番客篇》:“垂垂赤靈符,灧灧緋交璫。”
周麟之名句,端午貼子詞皇帝閣六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