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由風篁嶺下至靈隱寺路原文
明當旋蹕歸,勝境欲重顧。
風篁越迥嶺,即入靈隱路。
雖雲石徑仄,捨近求遠誤。
濕沾旁拂雨,暗沖低幕霧。
黃山縱未觀,木蘭實屢遇。
昔策馬直行,今乘輿緩步。
老矣不覺慚,婆娑興猶故。
詩詞問答
問:雨中由風篁嶺下至靈隱寺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中由風篁嶺下至靈隱寺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遇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
2. 由龍井出谷口轉至靈隱計十一里茲自風篁嶺下即為入靈隱之路較近六里
參考注釋
明當
猶明日,明天。《北史·蕭寶夤傳》:“ 寶夤 明當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維 《宿鄭州》詩:“明當渡 京水 ,昨晚猶 金谷 。” 宋 吳潛 《水調歌頭·和梅翁韻預賦山中樂》詞:“倚棹明當發,歸夢落三洲。”
明白得當。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見 陸丈 回書,其言明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古人不忌重韻》:“古人但取文理明當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復魯絜非書》:“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捨,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
勝境
風景優美的地方
名山勝境
風篁
(1).謂風吹竹林。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若乃涼夜自淒,風篁成韻。” 唐 鄭谷 《少華甘露寺》詩:“石門蘿徑與天鄰,雨檜風篁遠近聞。” 清 楊焯 《游弁山資福寺呈霞徹師》詩:“一片風篁擁翠微,晚鐘初動白雲稀。”
(2).指風吹篁竹發出的聲響。 明 屠隆 《曇花記·尼僧說法》:“瓶水初澄,爐香正裊,簷角風篁清籟。”
(3).即 風篁嶺 。嶺下 龍井 產名茶。 清 龔自珍 《會稽茶》詩:“茶星夜照 越 江明,不使 風篁 負重名。”參見“ 風篁嶺 ”。
靈隱
(1).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一名 武林 ,又名 靈苑 ,又稱 仙居 。《太平寰宇記》謂 許由 、 葛洪 曾隱於此。山最高處曰 北高峰 ,與 南高峰 號“雙峰插雲”,為 西湖 十景之一。山東南有 飛來峰 ,山麓有 靈隱寺 。
(2).指 靈隱寺 。 宋 蘇軾 《游靈隱寺》詩:“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 靈隱 飛來 孤。”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三教外地》:“凡佛寺自諸大禪剎,如 靈隱 、 光孝 等寺……各不下百數所。”參見“ 靈隱寺 ”。
雲石
(1).高聳入雲的大石。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飄浮勃逢,敖曹雲石滋。” 唐 楊敬述 《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遠近風泉俱合雜,高低雲石共參差。” 宋 潘閬 《夏日宿西禪院》詩:“夜涼如有雨,院靜若無僧。枕潤連雲石,窗明照佛燈。”
(2).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石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員嶠山》:“東有雲石,廣五百里,駮駱如錦,扣之片片,則蓊然雲出。”
捨近求遠
形容做事走彎路或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也說“舍近謀遠”
這種東西本地就出產,無需捨近求遠到外地去訂購
黃山
中國名山,在安徽省東南部,主峰1841米,風景秀麗,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聞名於世,為重要風景旅遊勝地
木蘭
(1) 一種落葉喬木,葉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裡面白色,果實是彎曲的長圓形。花蕾供藥用
(2) 這種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筆”
馬直
(1).馬的價錢。《新唐書·回鶻傳上》:“為我言有司,所負馬直一百八十萬,可速償我。”《明史·兵志四》:“嚴收良茶,頗增馬直,則得馬必蕃。”《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二年》:“比歲不逞之徒,多以金銀市馬鬻於羣盜,故馬直踴貴。”
(2).古代守衛京城、王府的騎兵。 宋 王鞏 《甲申雜記》:“ 熙寧 中,併馬直入雲騎,步直入虎翼,引見司兵遂廢矣。”
乘輿
(1) 古代特指天子和諸侯所乘坐的車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2) 借指帝王
迎乘輿,公之職也
(3) 泛指車馬
特聽乘輿到坐
緩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緩步穿過一條田間小路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