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進經筵講禮記徹章詩》
全文:
惟王建邦國,以禮定乾坤。
大分嚴堂陛,彌文及冠昏。
徐行非曰遜,亟拜不為煩。
臣豈容私量,人誰越短垣。
秦惟損則覆,魯以秉而存。
製備周京奠,儀成漢帝尊。
民彝何可泯,經籍未嘗燔。
明主親臨決,諸儒共講論。
裨諶謾求野,戴聖自專門。
伋學方垂範,聃書盍塞源。
四篇殊建武,百問陋開元。
會稡新編鉅,芟夷聚訟繁。
俚辭羞狗曲,小辨戒猩言。
舞蹈威顏近,傳宣詔語溫。
昭回灑犧畫,燕衎洽堯樽。
寶帶頒藏府,名駒出大宛。
{左扌右秉}持叨象版,烹啜試龍園。
羈賤均螻蟻,清華綴鷺鵷。
謏聞慚倚席,朽質謬乘軒。
佔畢無嘉頌,將何報上恩。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大分
(1).大體,大致。《荀子·榮辱》:“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 楊倞 註:“其中雖未必皆然,然其大分如此矣。”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北方流勢,本臃腫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後漢 。”
(2).大要。《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故略表舉大分,以通古今,備溫故知新之義雲。”
(3).名分;本分。多用於君臣之間。《新唐書·劉澭傳》:“始事 朱滔 ,常陳君臣大分,裁抑其凶。”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繫獄》:“事君的忠義先,人臣大分敢有愆。”
(4).大限;壽數。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北史·魏收傳》:“死生大分,含氣所同。”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夫生死者,人之大分,如來尚所未免。”
(5).情分。《文選·盧諶<答魏子悌>》:“傾蓋雖終朝,大分邁疇昔。” 李善 註:“ 李固 《與賓卿書》:‘開廓大分,綢繆恩信。’”
(6).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英烈傳》第六回:“只説前面有一個人被人打死了,那兇手逃走了。 太祖 心下思量:‘大分是母舅做出這事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這裡哨子每極多,大分是我每有些家私,假裝做 劉安住 來冒認的。”
堂陛
(1).廳堂和台階。亦指宮內。 漢 劉向 《說苑·尊賢》:“ 魯哀公 問於 孔子 曰:‘當今之時君子誰賢?’對曰:‘ 衛靈公 。’公曰:‘吾聞之,其閨門之內,姑姊妹無別。’對曰:‘臣觀於朝廷,未觀於堂陛之間也。’”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外無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來祭享。”
(2).指朝廷。《舊唐書·來瑱傳》:“頃者分閫頒條,久淹 江 漢 。或頻徵不至,或移鎮遲留,實乖堂陛之儀,爰及干戈之忿。” 宋 蘇軾 《賜試戶部侍郎趙瞻陳乞便郡不允詔》:“庶前後相繼,朝不乏人,則堂陛自隆,國有所恃。”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四:“我 清 朝堂陛森嚴,京官除各部院堂官及道科外,外官除督撫藩臬外,均不準專摺言事。”
彌文
(1).彌加文飾。多指禮制。《漢書·揚雄傳上》:“或稱 戲 農 ,豈或帝王之彌文哉?” 顏師古 註:“言儉質者皆舉 伏戲 、 神農 為之首,是則豈為後代帝王彌加文飾乎?” 宋 王安石 《樞密使張昇封贈三代制·嫡母》:“先王制禮,及後世而彌文。顧所以順理而即人情,古今一也。”
(2).指後人理想化了的古代禮制或繁複瑣細的禮數。 明 楊慎 《封建》:“三朝之制殆為虛設,九伐之典亦是彌文,則封建非聖人意明矣。”
(3).謂誇飾之辭。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凡浮屠之説,類涉誇大者,率中華之人演譯之。最先《四十二章》,平實彰顯;及《心經》等,總之譚理,何嘗有一切彌文;《金剛》、《圓覺》,不失淵眇。”
(4).謂富於文采。 宋 蘇轍 《乞御製集敘狀》:“臣等恭惟 神宗皇帝 天縱彌文,神授英略,詞章淵妙,不學而能,籌策縱橫,絶人遠甚。”
及冠
指男子年滿二十。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軍機大臣》:“其下役,皆選內府中之童子,惟司灑掃。舊例及冠時即更易。”
劉克莊名句,進經筵講禮記徹章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