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毛並的《賀新郎》
全文:
風雨連朝夕。
最驚心、春光晼晚,又過寒食。
落盡一番新桃李,芳草南園似積。
但燕子、歸來幽寂。
況是單棲饒惆悵,盡無聊、有夢寒猶力。
春意遠,恨虛擲。
東君自是人間客。
暫時來、匆匆卻去,為誰留得。
走馬插花當年事,池畹空餘舊跡。
奈老去、流光堪惜。
杳隔天涯人千里,念無憑、寄此長相憶。
回首處,暮雲碧。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驚心
內心感到震動或吃驚
驚心動魄
晼晚
(1).太陽偏西,日將暮。《楚辭·九辯》:“白日晼晚其將入兮,明月銷鑠而減毀。” 朱熹 集註:“晼晚,景昳也。” 晉 陸機 《感時賦》:“夜緜邈其難終,日晼晚而易落。” 唐 賈曾 《和宋之問下山歌》:“良游晼晚兮月呈光,錦路逶迤兮山路長。” 清 曹寅 《雨霽過滄浪亭和壁間漫堂中丞韻》:“赤欄晼晚添春漲,皷角瀕疑小隊來。”
(2).年將老;老年時期。《文選·陸機<嘆逝賦>》:“時飄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將及。” 劉良 註:“晼晚,日暮也,比人年老也。”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我本衡門士,晼晚竊一名。” 景耀月 《無題》詩之四:“晼晚年華總自悲,羅巾淚盡已如痴。”
(3).指時令晚。 北周 庾信 《周祀宗廟歌·皇夏》:“日月不居,歲時晼晚。” 唐 劉禹錫 《百花行》:“時節易晼晚,清陰覆池閣。”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毛併名句,賀新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