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時饗太廟原文
午門詄盪鼓嚴晨,太室趨承倍敬寅。
萬葉皇圖綿衣紹,六宗祀典重躬親。
黍稌以洽匪今慶,籩豆惟嘉依古陳。
曙色溫暾儀告備,恰欣節應小陽春。
詩詞問答
問:孟冬時饗太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孟冬時饗太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孟冬時饗太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
參考注釋
午門
宮城的正門
午門會審
詄盪
(1).見“ 詄蕩蕩 ”。
(2).橫逸豪放。 清 袁昶 《贈龔生記異》詩:“詄盪名家子,胡為窮海邊。” 蔡寅 《<變雅樓三十年詩征>序》:“ 高子 詩才詄盪,常對酒當歌,咳唾成珠玉。”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 漢 世《郊祀》、《房中》之樂,有三言、七言者,其辭閎麗詄盪,不本《雅》《頌》。”
鼓嚴
擂出急促的鼓聲。《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鼓嚴鑮,縱獠者。” 李周翰 註:“鼓,擊也。嚴,嚴鼓也。”《宋書·王鎮惡傳》:“望見 江津 船艦已被燒,煙焰張天,而鼓嚴之聲甚盛。”《清史稿·禮志七》:“ 雍正 二年,遣侍衛四人監察朝班,定視朝日,天未明,鴻臚寺官二人引左右翼官入西掖門依班坐。鼓嚴,起立聽贊,自仗南引進,整齊班列,行禮如儀。”
太室
亦作“ 大室 ”。1.太廟中央之室,亦指太廟。《書·洛誥》:“王入太室祼。” 孔 傳:“太室,清廟。” 孔穎達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為清廟。廟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壞。” 杜預 註:“大廟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縣 北。《左傳·昭公四年》:“ 四岳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 陸德明 釋文:“大室即中嶽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記·楚世家》:“ 幽王 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預 曰:“ 太室 , 中嶽 也。”
趨承
亦作“趍承”。1.指就教,接受教益。 宋 王安石 《謝林中舍啟》:“顧惟幸會之多,曾是趍承之晚。” 宋 曾鞏 《與劉沆龍圖啟》:“未卜趨承,更增慕戀。” 清 趙翼 《謁補山制府奉呈》詩:“趨承能不心傾盡,半為勛高半誼敦。”
(2).侍奉;侍候。 明 張居正 《元日望闕》詩:“北闕朝元憶往年,趨承長在日華邊。”《醒世恆言·徐老僕義憤成家》:“初日還強勉趨承,以後打熬不過,半眠半起。”《清史稿·世祖紀二》:“隆恩罔極,高厚莫酬,朝夕趨承,冀盡孝養。”
(3).趨附奉承。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迨至 政 宣 間,一時權倖皆自此進,氣燄赫然,都總管反趨承之不暇。”《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同父 揮金如土,毫無恡澁。妓家見他如此,百倍趨承。”《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二回:“你想,督辦要娶姨太太,那一個不趨承巴結?”
(4).引申為迎合。 李大釗 《真理之權威》:“吾為愛真理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趨承此社會。”
萬葉
萬世;萬代。《晉書·武帝紀》:“見土地之廣,謂萬葉而無虞;覩天下之安,謂千年而永治。”《宋書·武帝紀中》:“作范振古,垂風萬葉。”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微臣竊思 秦始皇 之為君也,藉 周 室之餘,因六國之盛,將貽之萬葉。”
皇圖
(1).指 河 圖。《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 呂延濟 註:“皇圖,謂 河 圖也。”
(2).封建王朝的版圖。亦指封建王朝。 唐 李賀 《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皇圖跨四海,百姓拖長紳。”《舊唐書·哀帝紀論》:“宇縣瓜分,皇圖瓦解。” 宋 岳飛 《乞本軍進討劉豫札子》:“逆 豫 逋誅,尚穴中土;陵寢乏祀,皇圖偏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兵部侍郎 阮 一本,為捕滅社黨,廓清皇圖事。”
(3).指皇位。《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三》:“朕今纘皇圖,恭修帝道。”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朕乃 大唐 天寳皇帝 是也。起自潛邸,入纘皇圖。”
綿衣
亦作“緜衣”。1.內裝絲綿的衣服。 宋 無名氏 《釋常談·挾纊》:“著緜衣,謂之挾纊。”
(2).指裝棉絮的衣服。綿,通“ 棉 ”。《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一陣西風,正從門圈子裡刮來,身上又無綿衣,肚中又餓,颳起一身鷄皮栗子,把不住的寒顫。”
宗祀
(1).謂對祖宗的祭祀。《孝經·聖治》:“昔者 周公 郊祀 后稷 以配天;宗祀 文王 於明堂以配上帝。”《宋書·武帝紀中》:“ 夷羿 乘釁,盪覆王室,越在南鄙。遷於 九江 。宗祀絶饗,人神無位。”《漢書·敘傳上》:“夫以匹婦之明,猶能推事理之致,探禍福之機,而全宗祀於無窮,垂策書於春秋。”《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詒書》:“倘違吾言,自罹羅網,顛覆宗祀,雖及泉下,誓不相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吾不忍吾家之宗祀,自此而絶也。”
(2).泛指各種祭祀。《漢書·兒寬傳》:“陛下躬發聖德,統楫羣元,宗祀天地,薦禮百神,精神所鄉,徵兆必報,天地並應,符瑞昭明。”
典重
典雅莊重。 宋 李清照 《詞論》:“又 晏 苦無鋪敘; 賀 苦少典重; 秦 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杜甫》:“昔謂 杜 之典重, 李 之飄逸,神聖之際,二公造焉。” 明 方孝孺 《與蘇先生書》之三:“ 徐公 之文簡質典重,有渾然之氣。” 朱自清 《三家書店》:“所展覽的,幽默,秀美,粗豪,典重,各擅勝場。”
躬親
親自動手做
事必躬親
籩豆
(1).籩和豆。古代祭祀及宴會時常用的兩種禮器。竹製為籩,木製為豆。《禮記·禮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 孔穎達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魚臘籩豆是也。”《後漢書·東夷傳·濊》:“其人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飲食以籩豆。”《舊唐書·后妃傳上·中宗韋庶人》:“帝納其言,以後為亞獻,仍以宰相女為齊娘,以執籩豆。”
(2).借指祭儀。 宋 蘇轍 《謝講徹<論語>賜燕狀》之一:“深念勤勞,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畢陳。” 章炳麟 《訄書·徵七略》:“其細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職,官別為書, 與 周時贊大行相似。”
曙色
破曉時的天色
從視窗透進了灰白的曙色
當曙色開始照到西邊最高的峰頂時,他的人馬還走在相當幽暗的群山之間。——姚雪垠《李自成》
溫暾
(1) 水、酒等溫而不熱
溫暾水
(2) 不爽利;不乾脆
溫暾之談
小陽春
指農曆十月,因有些地區這時候溫暖如春
十月小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