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復古的《讀三學士人論事三書》
全文:
邦計傷虛耗,邊民苦亂離。
諸公事緘默,三學論安危。
災異天垂戒,修為國可醫。
傳聞上元夜,絕似太平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公事
(1) 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公事公辦
(2) 公文,檔案
處理公事
(3) 案件;事件
殺*人公事
(4) 即公事人。罪犯
緘默
亦作“ 緘嘿 ”。1.閉口不言。《宋書·范泰傳》:“ 泰 又上表曰:‘……深根固蔕之術,未洽於愚心,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緘默者也。’”《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息意緘嘿,一委時運。”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使臣緘嘿,非社稷之福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臆論·謹言》:“遇富貴人切勿論聲色貨利,遇庸俗人切勿談語言文字,寧緘默而不言,毋駛舌以取戾。” 葉聖陶 《倪煥之》八:“其他的學生,一部分是袖手緘默,表示怕同有權威的同學們爭競。”
(2).沉默寡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 蕭爽樓 ﹞有四取:慷慨豪爽,風流藴藉,落拓不羈,澄靜緘默。” 茅盾 《追求》八:“他要一個沉靜緘默的女子。” 冰心 《冬兒姑娘·我們太太的客廳》:“ 陶先生 是個科學家,和大多數科學家一般,在眾人中間不大會說話,尤其是在女人面前,總是很侷促,很緘默。”
三學
(1). 唐 代稱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為三學,隸屬國子監。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孫得入國子學,五品以上子孫得入太學,七品以上子孫及平民之俊異者得入四門學。《新唐書·儒學傳序》:“廣學舍千二百區,三學益生員,並置書算二學,皆有博士。”
(2). 宋 代稱太學之外舍、內舍、上舍為三舍,亦稱三學。《宋史·職官志五》:“ 熙寧 初,詔用經術取士,廣闊黌舍,分為三學,增置生徒總二千八百人。”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上》。參見“ 三舍法 ”。
(3).佛教稱戒學、定學、慧學為“三學”。《翻譯名義集·示三學法》:“今謂防非止惡曰戒,息慮靜緣曰定,破惑證真曰慧……三學是為涅槃法。”
安危
平安和危險
奮勇搶救溺水兒童,不顧自己的安危
戴復古名句,讀三學士人論事三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