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洪咨夔的《行臨安縣圃》
全文:
縣勢坡陀樹老蒼,山光明潤客荒唐。
木蘭多露不能濕,檐卜匪風還逢香。
萬事婦姑鳴好醜,百年翁仲領興亡。
九龍堂裹墮宜酒,盧橘來禽日正長。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九龍
(1).稱以九龍為飾之物。古有“龍生九子”之說,因以為飾而示祥瑞。《文選·張衡<東京賦>》:“ 九龍 之內,寔曰嘉德。” 薛綜 註:“ 九龍 ,本 周 時殿名也。門上有三銅柱,柱有三龍相糺繞,故曰九龍。” 北齊 顏之推 《古意》詩之一:“ 吳 師破九龍,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註:“九龍,《淮南子·泰族訓》:‘ 闔閭 伐 楚 ……破九龍之鐘。’” 唐太宗 《詠燭》詩之二:“九龍蟠燄動,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龍燭。如:九龍帳;九龍冠;九龍輿。
(2).傳說中神仙駕御的神獸。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調和陰陽,役使鬼神風雨,驂駕九龍十二白*虎。”《雲笈七籤》卷九八:“寶蓋連輿,命駕御九龍。”
(3).傳說中治水的九條龍。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龍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災。”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龍下,治此 江 漢 安。”
(4).對一門九子的美稱。《北齊書·王昕傳》:“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藴藉,世號 王氏 九龍。”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氏族類·九龍》:“ 後魏 崔子瑜 、 子樞 等九人號九龍。” 唐 楊炯 《宴人楊八宅序》:“一門九龍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緒秩。”
(5).稱 漢文帝 的九匹良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馬》:“ 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號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龍。”參見“ 九逸 ”。
(6).鞭炮的一種。 孫錦標 《通俗常言疏證·水火》:“《宛署記》又有名九龍入雲。即炮仗之九條龍也。”
盧橘
枇杷
盧橘楊梅次第新。——宋· 蘇軾《惠州一絕》
來禽
(1).果名。即沙果。也稱花紅、林檎、文林果。或謂此果味甘,果林能招眾禽,故名。《藝文類聚》卷八七引 晉 郭義恭 《廣志》:“林檎似赤柰,亦名黑檎……一名來禽,言味甘熟則來禽也。”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王內史 書帖中有《與蜀郡守朱書》,求櫻桃來禽,日給藤子。” 宋 陳與義 《清明》詩之一:“東風也作清明節,開遍來禽一樹花。”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十二札記》:“ 全祖望 《鮚埼亭集外編》云:蘋婆、來禽,皆柰之屬,特其產少異耳。蘋婆果雄於北,來禽貴於南,柰盛於西;其風味則以蘋婆為上,柰次之,來禽又次之。”
(2).見“ 來禽青李 ”。
正長
(1).謂君主或各級行政長官。《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時,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長之時。”《穀梁傳·僖公十九年》:“上無正長之治,大臣背叛,反為寇盜。”《周書·蘇綽傳》:“非直州郡之官,宜須善人,爰至黨族閭里正長之職,皆當審擇。” 宋 曾鞏 《正長各舉屬官誥》:“然存於《書》,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長也,至於屬官則未有二帝嘗命之者。”
(2).古代指塾師。《逸周書·大聚》:“立勤人以職孤,立正長以順幼,立職喪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 朱右曾 校釋:“正長,若書傳所言,卿大夫致仕而歸,居門側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洪咨夔名句,行臨安縣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