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令的《招夏和叔》
全文:
矻矻雕鐫役俗兒,六經塵土有誰吹。
我追往聖思前躅,子苟安行即後時。
大遇定為當世福,不逢猶作後來師。
思量最是男兒事,此外吾曹不足期。
參考注釋
追往
追念往事;追悼死者。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深心追往,遠情逐化。”《元典章新集·刑禁·禁騷擾》:“僧道人等,非因親戚,指以追往為名,私相交通,受其餽遺。” 清 歸莊 《祭錢牧齋先生文》:“感時追往,忽復淚下淋浪。”
聖思
帝王的思慮。《後漢書·張綱傳》:“伏願陛下少留聖思,割損左右,以奉天心。”《後漢書·律曆志中》:“ 孝武皇帝 攄發聖思,因 元封 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乃詔太史令 司馬遷 ,治歷 鄧平 等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 夏 之正。”
前躅
前人的遺範。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欽 仲舒 之睟容,遵縫掖於前躅。” 唐 劉禹錫 《登司馬錯故城》詩:“登臨值蕭辰,周覽壯前躅。” 清 龔自珍 《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撫陽湖吳公文》:“曰承前躅之養癰兮,丁南 贛 之多盜。”
安行
(1).徐行,緩行。《詩·小雅·何人斯》:“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馬瑞辰 通釋:“安行對疾行言,即緩行。”《後漢書·崔駰傳》:“縶余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 李賢 註:“安行,不賓士也。”
(2).謂發於本願,從容不迫地實行。語本《禮記·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彼皆大聖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間而若此其切哉!” 明 方孝孺 《贈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環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順運安行,不動氣貌者,所學皆可用而未嘗為無用學也。” 清 鄭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易》至韋編三絶,不知繙閲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
後時
(1).失時;不及時。《楚辭·賈誼<惜誓>》:“黃鵠後時而寄處兮,鴟梟群而制之。” 王逸 註:“言賢者失時,後輩亦為讒佞所排逐。”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爭獻謀計,惟恐後時。”《金史·胡沙補傳》:“今舉大事不可後時,若俟河凍,則 遼 兵盛集來攻矣。”
(2).後來;以後。《晉書·羊祜傳》:“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百喻經·五百歡喜丸喻》:“後時彼國大曠野中有惡師子,截道殺*人,斷絶王路。”
王令名句,招夏和叔名句
名句推薦
南行忽見李深之,手舞如蜚令不疑
劉崇魯《席上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