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寄衡州舅氏》
全文:
西山有喬松,蒙附百畝陰。
蓬蒿宅其下,旅生亦駸駸。
永懷豫章公,斯文金玉音。
徐洪蓋自出,源流高以深。
吾舅之於黃,端若一體臨。
愧我望數子,引尺那及尋。
弱冠誦流傳,蒼蒼且垂簪。
前帆去已駛,後舟政憂沉。
憶昨送弟行,作詩道離襟。
末篇何所言,志我念母心。
豈知辱貺答,碔砆致璆琳。
退之贈郊籍,少陵寄高岑。
我固解公意,誨我力自任。
不惟書諸紳,起居見前參。
幾思侍公側,取酒親酌斟。
積荒賴鋤耰,痼疾蘄砭針。
涉湘定何時,紙貴行見今。
勿繼屈賈詞,起和南風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公意
公眾的意願;共同的意見。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據 叢 說,雖由他出面,而一味代行大家的公意。” 毛澤*東 《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關於時局的聲明》:“中國共*產*黨認為,上述各項條件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項條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
自任
(1).自信,自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隋書·李德林傳》:“少以才學見知,及位望稍高,頗傷自任。”《新唐書·憲宗紀贊》:“ 德宗 猜忌刻薄,以彊明自任,恥見屈於正論,而忘受欺於姦諛。”
(2).自覺承擔;當作自身的職責。《孟子·萬章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慎子·民雜》:“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則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三國志·魏志·杜恕傳》:“是以古人不患於念治之心不盡,患於自任之意不足,此誠人主使之然也。” 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記》:“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屬。”
(3).猶自禁,自己承受。《魏書·北海王詳傳》:“ 北海 叔奄至傾背,痛慕抽慟,情不自任。” 宋 楊萬里 《夜讀詩卷》詩:“幽屏元無恨,清愁不自任。”
趙蕃名句,寄衡州舅氏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我固解公意,誨我力自任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