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贈鄒醫》
全文:
君不見宋清市藥長安西,眾工就取資刀圭。
瘡瘍疾病一皆往,所應不必黃金齎。
度未能酬輒焚券,恥學庸生憂噬臍。
人人德清莫肯負,日獲遠利豐子妻。
公侯饋遺日相屬,蟻食華衣乘駃騠。
羅池神人為作傳,至今名譽橫雲霓。
鄒君業醫世淮海,瀉盛補衰知徑蹊。
玉函金匱恣探討,拿以自副能不迷。
頃年西遊抵京室,達官貴吏爭品題。
歸來鄉縣頗蕭瑟,湖水粘雲芳草萋。
憐余寢瘵古佛剎,每辱珍劑相扶攜。
傾囊倒橐願為贈,唯有圓蒲並杖藜。
君聞掉頭不我顧,止索詩句光衡圭。
夜披陳編見清事,重嗟此道今如泥。
君誠有意嗣前躅,篋笥不憂無錦綈。
參考注釋
玉函
(1).玉制的匣子。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九轉丹、金液經、守一訣,皆在 崑崙 五城之內,藏以玉函,刻以金札,封以紫泥,印以中章焉。” 唐 杜牧 《贈李處士長句四韻》:“王函怪牒鎻靈篆,紫洞香風吹碧桃。” 郭沫若 《孔雀膽》附錄資料匯集:“來件珍藏在玉函,傳之百世足觀覽。”
(2).“ 玉函方 ”的省稱。泛指醫書。 宋 蘇軾 《次韻子由清汶老龍珠丹》:“天公不解防痴龍,玉函寳方出龍宮。” 宋 陸游 《病中雜詠》之三:“ 華佗 囊書久已焚, 思邈 玉函秘不聞。”參見“ 玉函方 ”。
金匱
亦作“ 金櫃 ”。亦作“ 金鐀 ”。1.銅製的櫃。古時用以收藏文獻或文物。 漢 賈誼 《新書·胎教》:“胎教之道,書之玉版,藏之金櫃,置之宗廟,以為後世戒。”《漢書·晁錯傳》:“陛下之德厚而得賢佐,皆有司之所覽,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紀之後世,為帝者祖宗。” 晉 王隱 《晉書·瑞異記》:“ 甘卓 家金匱鳴,聲似槌鏡,清而悲。”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十二:“他年金鐀如搜采,來叩空山夜雨門。” 孫犁 《<秀露集>後記》:“金櫃之藏,不必永存;流落村野,不必永失。”
(2).引申謂傳之久遠。《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愚臣既不能深援安危,定金匱之計;又不知推演聖德,述先帝之志。” 顏師古 註:“金匱,言長久之法可藏於金匱石室者也。”
(3).借指藏書。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下》:“ 李善長 、 宋濂 、 王褘 竝起自蒿萊,不覩金匱,古學廢秏,而姓氏失其律度,茲無謫焉。”
(4).比喻博學。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先生以金匱之才,歷 石渠 之選。”
(5).相士術語。謂富貴之相。 唐 馬總 《意林·物理論》:“三亭九侯,定於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於一寸之目;天倉、金匱以別貧富貴賤。”
探討
(1) 探索;研討;探索講求
探討一下達成協定的可能性
他們討論了罪惡之後,便探討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尋勝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唐· 孟浩然《登鹿門山》
自副
輔助自己。《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唐 江西 元帥 晉王 景遂 之赴 洪州 也,以時方用兵,啟求大臣以自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禮部·議革張浚祀》:“ 符離 之戰, 虞允文 遠在 川 陝 , 浚 雖聞其賢,而不能舉以自副。”
能不
(1).猶言而不。《詩·衛風·芄蘭》:“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馬瑞辰 通釋:“按能字古讀若耐,聲與乃相近,而義亦同。能即乃也,乃猶而也。言雖則佩觿,而不我知也。”
(2).豈能不。謂不能不。 唐 白居易 《憶江南》詞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能不憶江南!”
同“ 能否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常從容與 信 言諸將能不,各有差。”
釋道潛名句,贈鄒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