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補之的《和關承議彥遠水樂》
全文:
上盆五尺高,下盆二尺廣。
咿呦蟻穴間,飛瀑一線響。
關侯初為此,避世挹蕭爽。
晁子亦欣然,閉戶穿瓦盎。
虛堂一畝靜,純白四隅敞。
中央渾沌胚,鯈忽所求往。
鑿竅令語言,豈但一成兩。
危峰下俯瞰,石井黝然仰。
奔泉決眥落,慘澹陰壑想。
明珠溢盤盂,白露濕塵坱。
聲音通大道,斷竹自誰賞。
何曾戛擊闌,缾缶日夜長。
初疑風隕籜,驟雨來莽蒼。
乍似酒落槽,夜枕聽惚恍。
鳴禽雜啁哳,物魅亂肸蠁。
相依欠林樾,見蔽賴帷幌。
范侯驚側耳,李令笑抵掌。
張侯助我懶,不憶稅歸鞅。
雲間余仲弟,聊可樂吾黨。
中和非外物,此理未宜罔。
相勸戒勿傳,名字遍天壤。
撞鍾鼎食事,老罷不知饗。
但怪一世狂,端如轉車輞。
能來解幅巾,為子濯泚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中和
(1) 使中和
用酸中和鹼
(2) 相對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質
酸鹼中和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晁補之名句,和關承議彥遠水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