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白的《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
全文: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羅。
歸根復太素,群動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辯若濤波。
交流無時寂,楊墨日成科。
夫子聞洛誦,誇才才固多。
為金好踴躍,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賣之,五寶溢山河。
勸君還嵩丘,開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興一來過。
參考注釋
吾祖
(1).我的祖先。《左傳·昭公十七年》:“﹝ 昭子 問﹞曰:‘ 少皥氏 ,鳥名官,何故也?’ 郯子 曰:‘吾祖也,我知之。’”
(2).我的祖父。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3). 宋 時 西夏 主 元昊 自號。《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 元昊 ﹞既襲封……自號 嵬名吾祖 。”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 寶元 初, 元昊 創立文法,故名 吾祖 。慢書始聞,朝廷為之忿然。”
橐籥
(1).亦作“ 橐爚 ”。古代冶煉時用以鼓風吹火的裝置,猶今之風箱。《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吳澄 註:“橐籥,冶鑄所以吹風熾火之器也。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為轄以鼓扁於內者,籥也。”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其日圓空鏡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騰為煙雲,盤旋氤氳,五色成文。”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動而生風,是虛能於無生有,變幻無窮;而氣不鼓動則無,是有限矣。然則孰鼓其橐籥令生氣乎?”
(2).喻指造化,大自然。 晉 陸機 《文賦》:“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 唐 陳九流 《賦得春風扇微和》詩:“喜見陽和至,遙知橐籥功。”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一日賢太守,與我觀橐籥,往往獨自語,天帝相唯諾。”
(3).喻指本源。《隋書·經籍志一》:“其教有適,其用無窮,實仁義之陶鈞,誠道德之橐籥也。” 清 沉大成 《學福齋雜著·華嚴字母跋》:“第聽太師奏樂,伶人按歌,凡曲字之餘聲,無不收此十四字中者,便曉然《華嚴》字母為一切音之橐籥,實有裨於國小,豈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
(4).生髮,化育。 宋 李綱 《<易傳內篇>序》:“生生之謂易,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三者渾淪而不相離……刻彫眾形,橐籥萬物,自有形至於無形,自有心至於無心。” 姚華 《曲海一勺·原樂》:“夫禮樂者,橐籥於元氣,根荄於人情,羣生仰其米鹽,萬化資其麴櫱。”
天人
(1)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
天人之際
天人合一
(2)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眾的人
(3) 特指天子
森羅
(1).紛然羅列。 唐 孫揆 《靈應傳》:“輕裘大帶、白玉橫腰而森羅於堦下者,其數甚多。” 郭沫若 《女神·浴海》:“太陽當頂了!無限的 太平洋 鼓奏著男性的音調!萬象森羅,一個圓形舞蹈!”
(2).謂樹木繁蔚雜陳。 唐 張九齡 《商洛山行懷古》詩:“碩人久淪謝,喬木自森羅。”《西遊記》第二八回:“山路崎嶇,甚是難走,卻又松林叢簇,樹木森羅,切須仔細。”
(3).特指繁密的植物。 明 李東陽 《靈壽杖歌》:“願栽萬本截萬杖,窮巖陰谷生森羅。”
李白名句,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朝天子·邸萬戶席上二首
真氏〔元代〕柳營,月明,聽傳過將軍令。高樓鼓角戒嚴更,臥護得邊聲靜。橫槊吟情,投壺歌興,有前人舊典型。戰爭,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