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畢仲游的《從范龍圖月下泛舟》
全文:
年豐閭里安,歲晚生事歇。
官池公載酒,痛飲消日月。
迫冬上青林,山氣凋人發。
坐若江海游,樓船中夜發。
冷光飛太虛,照我盤中蕨。
清影落潭心,逃遁蛟龍沒。
如窮河源邈,相見昆崙崒。
怪石鉤我衣,嵌空盡山骨。
上賓富佳詠,音動黿鼉窟。
涌溢詞有源,倒恐三江竭。
公懷滄洲趣,一夕夢南越。
別有諫諍姿,屹如韋補闕。
參考注釋
諫諍
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
諫諍即見聽。——《漢書》
補闕
(1).匡補君王的缺失。《左傳·襄公元年》:“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 杜預 註:“闕,猶過也。”《後漢書·胡廣傳》:“達練事體,明解朝章。雖無謇直之風,屢有補闕之益。”《明史·孫磐傳》:“請定建言者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彈權貴者;其次,揚清激濁,能補闕拾遺。”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一:“且使外廷共見共聞,則懷忠抱義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補闕拾遺,隨時論捄。”
(2).引申為彌補缺漏。 吳格 《<詩三家義集疏>點校說明》:“搜殘補闕,網羅遺佚,為後人提供迄今最完備之三家《詩》讀本。”
(3).官名。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掌供奉諷諫。 北宋 時改為司諫。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設定,均隨設隨罷。《新唐書·儀衛志》:“左補闕一人在左,右補闕一人在右。”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監察為合口椒,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畢仲游名句,從范龍圖月下泛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