鷽鳩在榆枋,鎩羽何由刷
陳鎰 《餞別李仲正府推二首·其二》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陳鎰的《餞別李仲正*府推二首·其二》
全文:
泥泥白露涼,叢叢青桂發。
時物一以變,況復懷遠別。
鴻翼起高逝,萬里霄漢闊。
鷽鳩在榆枋,鎩羽何由刷。
悠悠碧雲思,佇立溪上月。
參考注釋
鷽鳩
鳥名。即斑鳩。也稱鳴鳩。多用以比喻小人。《文選·江淹<雜體詩·郊阮籍“詠懷”>》“鸒斯蒿下飛” 李善 注引《莊子》:“蜩與鸒鳩笑之。”按,今本《莊子·逍遙遊》作“學鳩”。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 莊周 著書,以寓言為主……至如鼃鱉競長,蚿蛇相憐,鸒鳩笑而後言,鮒魚忿以作色。”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阮龍光》:“不意鸒鳩伎倆,決飛祇槍榆枋,白髮青衫,竟作道旁苦李。”
榆枋
榆樹與枋樹。比喻狹小的天地。 唐 趙中虛 《游清都觀尋沉道士得芳字》詩:“早蟬清暮響,崇蘭散晚芳。即此翔寥廓,非復控榆枋。” 宋 王曾 《矮松賦》:“鸞乍迷於枳棘,鷃每悞於榆枋。” 明 楊珽 《龍膏記·傳情》:“分明是鵬摶暫息榆枋也,有日吹噓送上天。”參見“ 榆枋之見 ”。
鎩羽
摧落羽毛。常比喻不得志。 唐 柳宗元 《簡吳武陵》詩:“鎩羽集枯乾,低昂互鳴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提攜,鎩羽忽高飛,劍出 豐城 獄底。” 嚴復 《救亡決論》:“千萬旅進,人皆鎩羽,我獨成龍,是冥冥中之鬼神,又許我為儒也。”參見“ 鎩羽暴鱗 ”。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陳鎰名句,餞別李仲正府推二首·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