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欲猶堪驗,憂忡孰與降

乾隆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夜》

全文:
入夜人聲靜,霜鍾古寺摐。
燭天明野燒,如豹吠村尨。
理欲猶堪驗,憂忡孰與降
裁詩非遣興,蠟燼小檠釭。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理欲

“天理人慾”的省稱。語出《禮記·樂記》:“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按,後 宋 代理學家把“天理”解釋為封建的倫*理綱常,“人慾”解釋為人的生活欲望,並認為二者不容並立。《宋史·陳宓傳》:“ 宓 天性剛毅,信道尤篤,嘗為《朱墨銘》,謂朱屬陽,墨屬陰,以驗理欲分寸之多寡。”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辨論性天,剖析理欲。” 楊度 《梁氏<中國之武士道>敘》:“誠以理欲交戰之際,必有一勝一敗。”

憂忡

憂慮不安。語本《詩·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辜負高人相汲引,家鄉雖近轉憂忡。” 清 孫枝蔚 《贈邢補庵》詩:“偶逢舊鄉里,握手涕淚同。自言輕一出,為官多憂忡。” 梁啓超 《俄羅斯革命之影響》:“自 亞歷第二 遇害後,二十餘年間, 亞歷第三 以憂忡死。”參見“ 憂心忡忡 ”。

孰與

(1).與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莊王 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 無 秦 ,則天下集 齊 , 親弗 必走,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新唐書·韓翃傳》:“時有兩 韓翃 ,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 德宗 曰:‘與詩人 韓翃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2).猶言何如。意謂還不如,常用於反詰語氣。《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 西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周書·杜杲傳》:“若使 齊 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

(3).比對方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比照。《墨子·耕柱》:“ 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鬼神孰與聖人明智?’”《戰國策·齊策一》:“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 商君 、 吳起 、大夫 種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松》:“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 渭 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乾隆名句,夜名句

詩詞推薦

理欲猶堪驗,憂忡孰與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