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真定隆興寺疊舊作韻》
全文:
董子有言尊所聞,佛家者流稱世尊。
盡有儒名而墨行,不徒守說惟空門。
昌黎辟異友文暢,相從坡印如龍雲。
高人遊戲無不可,豈其迷彼因果輪。
時維九月復九日,三秋令節懸晴旻。
言巡嵩岳此駐節,觀者如堵紛紜紜。
佛香雁閣一縱眺,煙低近遠村莊分。
恆陽尚幸薄有穫,茅檐鮮嘆生不辰。
按轡頻經問民瘼,霽色底用嚴如神。
行宮西側近數武,從容略憩閒齋身。
便進大吏數疇咨,民安物阜休云云。
今秋西成究遜昔,詎乏釜魚及甑塵。
芊芊隴麥明歲食,護惜早飭羽林軍。
冬寒窘迫恐應甚,數事時廑予思存。
登高攬勝聊循例,閭閻疾苦憂懷真。
大端我示推行爾,及爾有司詳討論。
散金莫惜庫所積,散粟莫吝倉之陳。
不須救度資佛力,但能綏恤民如春。
參考注釋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救度
佛教、道教用語。謂救助眾生出塵俗,使脫離苦難。《壇經·付囑品》:「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 吳教授 下拜道:『 吳洪 肉眼不識神仙,情願相隨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則個。』」
佛力
佛教徒認為佛法有救濟眾生的功力,謂之佛力。 南朝 梁武帝 《以李胤之得牙像赦詔》:「宜承佛力,弘茲寬大。」 元 何中 《照武西塔上報恩寺》詩:「始知佛力宏,能使地靈現。」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南宋紀·高宗》:「 潛善 這等有福,佛力耶?」
恤民
謂憂慮人民的疾苦。《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後漢書·陳蕃傳》:「今失其勸種之時,而令給驅禽除路之役,非聖賢恤民之意也。」 宋 司馬光 《言賑贍流民札子》:「如此處置,欲以為恤民之名,掩人耳目則可矣。」 清 朱仕琇 《太學生陳君墓志銘》:「彼皆柄國政,戴於民上,其恤民宜也。」
乾隆名句,真定隆興寺疊舊作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