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冬日書懷》
全文:
氣至寒林慘不舒,蕭然晏坐得真如。
耗磨轉覺雄心盡,簡懶全於世法疏。
一葉為家將鶴往,三冬無事帶經鋤。
過逢半是邱中侶,多暇還參種樹書。
參考注釋
寒林
(1).稱秋冬的林木。 晉 陸機 《嘆逝賦》:“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翹而有思。” 唐 王維 《過李揖宅》詩:“客來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趙學士探梅》詩之二:“靜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慾看 壽陽 粧。”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六:“車站前一片大曠場,四圍寒林蕭瑟,曉霜猶凝,颼颼的西北風吹著落葉掃地作響,告訴我們已經到了北國寒鄉了。”
(2).梵語音譯。棄屍之處。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七:“屍陀林,正言屍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側,死人多送其中。今總指棄屍之處名‘屍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閒。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軾 《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晏坐
安坐;閒坐。 唐 白居易 有《晏坐閒吟》詩。 元 薩都剌 《蕊珠曲》:“美人晏坐太清室,蛾眉不鎖人間愁。” 清 趙翼 《漁塘即事》詩:“茅齋小窗明,晏坐將讀《易》。” 清 曹寅 《題電岩塔影樓》詩:“欲示諸天趣,還同晏坐身。”
真如
佛教語。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譯。謂永恆存在的實體、實性,亦即宇宙萬有的本體。與實相、法界等同義。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同真如而無盡,與日月而俱懸。”《成唯識論》卷九:“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曇花記·西遊淨土》:“霞幢被,寶座趺,靈光隨處現真如。”《紅樓夢》第八七回:“屏息垂簾,跏趺坐下,斷除妄想,趨向真如。” 范文瀾 《唐代佛數·佛教各派》:“事物生滅變化,都不離真如。故真如即萬法(事物),萬法即真如。真如與萬法,無礙融通。”
李之世名句,冬日書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