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心月的《出山相贊》
全文:
六載入山緣底事,復緣底事出山來。
毒心毒人行難見,但見春風笑臉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入山
(1).進入山里。《史記·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歲時,家貧……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蘇軾 《與林天和長官》之二十:“知入山未還,即日想已還治。起居佳否?往來衝冒,然勝游計不為勞也。”《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又大興土木,作 昭明宮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隱居。《三國志·蜀志·先主傳》“遷 觀 為別駕從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獻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四:“入山燒黃白,一旦化為灰。” 許傑 《<文藝批評與人生>自序》:“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裡,也並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緣底
因何;為什麼。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宋 梅堯臣 《庶子泉》詩:“沙穴石竇無限泉,此泉緣底名不滅?” 宋 辛棄疾 《歸朝歡》詞:“我笑 共工 緣底怒,觸斷峨峨天一柱。”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
釋心月名句,出山相贊名句
名句推薦
抄手向前咨大使,這回不敢惱兒郎
張保嗣《戲示諸妓》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
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詩詞推薦
![六載入山緣底事,復緣底事出山來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