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內外元正會,保泰持盈益慎哉

乾隆壬子元旦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壬子元旦》

全文:
書亥宵過絳縣才,支欣子首又重來。
紀年五十加七始,得歲八旬有二開。
㷒鼎煙連餞除柏,亞盆香馥洗春梅。
太和內外元正會,保泰持盈益慎哉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元正

(1).正月元日。元旦。語出《書·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於 文祖 。” 孔 傳:“月正,正月;元日,上日。”《藝文類聚》卷七十引 漢 崔瑗 《三子釵銘》:“元正上日,百福孔靈。”《晉書·王導傳》:“自後元正, 導 入,帝猶為之興焉。”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題》詩:“十載元正酒,相歡意轉深。”

(2).善良正直。《南齊書·柳世隆傳》:“及總任方州,民頌寬德,翼教崇闥,朝稱元正。”

保泰持盈

指保持安定興盛的局面。《明史·孝宗紀贊》:“ 孝宗 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競競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 清 譚獻 《<養吉齋叢錄>序》:“循厥端緒,則朝章國典,沿革人文,而懲前毖後,保泰持盈,胥可言外得之。”亦作“ 保盈持泰 ”。 鄒韜奮 《國際形勢與中國抗戰》:“因要保盈持泰,避免 地中海 的危機嚴重化而對 意 德 有所讓步。”

乾隆名句,壬子元旦名句

詩詞推薦

太和內外元正會,保泰持盈益慎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