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補闕護其過,不取諸民取孰焉

乾隆一利一弊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一利一弊》

全文:
俗雲一利有一弊,久於政者知信然。
然而一弊亦一利,雖非常經亦合權。
壯圖謂今之外吏,庫之帑項多空懸。
將欲補闕護其過,不取諸民取孰焉
斯語我豈未聞之,清查二字詎易言。
不為己甚去其甚,執兩用中古訓傳。
但彼已見諸奏章,置而弗問失顢頇。
因即命彼歷四省,抽查倉庫各項全。
復命面詢捐項者,養廉之餘用以捐。
所言皆虛自認過,吏議欺罔重罪乾。
笑而謂彼愚用巧,免罪降用聊從寬。
各省倉庫胥補足,弗動聲色吏民安。
豈非一弊獲一利,彼言不中我政便。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將欲

將要;打算。《老子》:“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墨子·非攻下》:“中情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李白 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補闕

(1).匡補君王的缺失。《左傳·襄公元年》:“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 杜預 註:“闕,猶過也。”《後漢書·胡廣傳》:“達練事體,明解朝章。雖無謇直之風,屢有補闕之益。”《明史·孫磐傳》:“請定建言者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彈權貴者;其次,揚清激濁,能補闕拾遺。”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一:“且使外廷共見共聞,則懷忠抱義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補闕拾遺,隨時論捄。”

(2).引申為彌補缺漏。 吳格 《<詩三家義集疏>點校說明》:“搜殘補闕,網羅遺佚,為後人提供迄今最完備之三家《詩》讀本。”

(3).官名。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掌供奉諷諫。 北宋 時改為司諫。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設定,均隨設隨罷。《新唐書·儀衛志》:“左補闕一人在左,右補闕一人在右。”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監察為合口椒,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不取

不贊成;不採取。《漢書·文帝紀》:“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朕甚不取。” 顏師古 註:“不取,猶言不用此為善也。” 明 何景明 《擬與藩司論救荒書》:“竊於執事有不取焉。” 茅盾 《子夜》五:“如果這大規模計畫本身是建築在空虛的又一大規模計畫上,那也是他所不取的。”

乾隆名句,一利一弊名句

詩詞推薦

將欲補闕護其過,不取諸民取孰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