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岑徵的《壽吳雲馭太史》
全文:
郁水傳佳氣,佗城挺異人。
玉麟天上降,金粟幻中身。
早擅鴻文譽,曾叨上國賓。
淹通涵石室,藻繪動楓宸。
爰拜懸鈴署,初班視草臣。
彤樓司記注,紫闥掌絲綸。
黎庶瞻依切,皇衷眷注頻。
蒼梧方稅駕,溟海又揚塵。
土室甘沉默,山河協隱淪。
鐵函沉石井,寶劍動蒼旻。
白髮三千丈,丹心四十春。
著書存甲子,採藥練庚辛。
碩望今名宿,清風古逸民。
鳳凰占器度,龍馬足精神。
德重氣逾靜,年高道益醇。
前賢資繼響,後進藉洪鈞。
延祖歡同調,嵇公愧未親。
登龍何契闊,陪鯉敢逡巡。
值此陽春候,欣逢覽揆辰。
九如聊獻雅,介壽且歌豳。
玉貌荷衣古,酡顏鶴髮新。
高深瞻海岳,清翠仰松筠。
蓬島應通籍,鵝溪待寫真。
剝爻存碩果,莊叟詫靈椿。
潞國猶加耄,磻溪尚八旬。
蟠龍潛必躍,尺蠖屈終伸。
佇見天行健,旋看瑞氣臻。
引年餐古髓,計日待蒲輪。
遼海終逃魏,桃源且避秦。
非熊應有夢,應在渭川濱。
參考注釋
遼海
泛指現在遼寧省東南一帶,古代這些地方常有戰事。這裡借指戰場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 唐 杜甫 《北征》詩:“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 明 張煌言 《贈盧牧舟大司馬》詩:“ 并州 正有來蘇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八:“他們缺乏相當的娛樂,賭*博也是一條出路。所以有許多都在這裡面尋覓他們的桃源。”參見“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贈長安小主人》詩:“仙路迷人應有術,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題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長恨因緣誤。”參見“ 桃源洞 ”。
(3). 宋 時 臨安縣 嘉會門 外 泠水峪 ,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稱 桃源 ,為都人游集之地。 蘇軾 《介亭餞楊傑次公》詩“丹青明滅 風篁嶺 ,環佩空響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潛說友 《鹹淳臨安志》:“ 泠水峪 在 嘉會門 外,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為城南勝概,舊呼 桃源 ,遊人多集焉。”
避秦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後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日不逢人。”
(2).指躲避強*暴或戰亂。《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台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於 法 , 朝鮮 並於 日 ,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3).簏名。
岑徵名句,壽吳雲馭太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