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至泉林二首疊舊作韻·其一》
全文:
無多室宇淳而朴,咫尺泉林秀且明。
芳勒杏花春未放,素皴杞樹雪初晴。
窗欞好景隨心會,壁額前題向客迎。
民氣安和歲中上,省方緣此一怡情。
參考注釋
民氣
指民眾的精神、氣概。《管子·內業》:“是故民氣杲乎如登於天,杳乎如入於淵,淖乎如在於海,卒乎如在於己。” 漢 晁錯 《言兵事疏》:“竊聞戰勝之威,民氣百倍;敗兵之卒,沒世不復。” 宋 范成大 《燈市行》:“災傷不及什之三,歲寒民氣如春酣;‘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見百為廢弛,賄賂公行,吏治污而民氣鬱,殆將有變。” 葉聖陶 《倪煥之》十九:“現在各地人民一致起來救國,又悲壯,又熱烈,足見民氣到底還保存在我們這裡。”
安和
(1).安定和平;安定和睦。《晏子春秋·問上三》:“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韓詩外傳》卷五:“百姓皆懷安和之心,而樂戴其上。”《北齊書·魏收傳》:“自 魏 、 梁 和好,書下紙每云:‘想彼境內寧靜,此率土安和。’” 唐 元結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寬恕,靜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為當時法則。”《元典章·禮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門》:“今後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門。”
(2).安詳平和。《漢書·杜延年傳》:“ 延年 為人安和,備於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駕,入給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南史·王僧辯傳》:“母姓 魏氏 ,性甚安和,善於綏接,家門內外莫不懷之。”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 介甫 詞完氣健,饒有遠勢;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強不足。”
(3).平安,安好。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孟夏漸熱,惟道體安和。”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之十:“今日 錢主簿 來領書,知尊候安和。”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八:“思慮清靜,步履輕健,寢寐安和。”
(4).猶晴和,溫和。《雲笈七籤》卷二六:“天氣安和,芝草常生。”
中上
(1).指古代田地或賦稅等級的第四等。《書·禹貢》:“﹝ 青州 ﹞厥賦中上。” 孔 傳:“賦第四。”《書·禹貢》:“﹝ 豫州 ﹞厥田惟中上。” 孔 傳:“田第四。”
(2).中等里的上等。《魏書·肅宗紀》:“癸亥,初聽秀才對策,第居中上已上,敘之。” 宋 何薳 《墨經·松》:“明不足而紫者,曰紫松,品惟中上。” 魯迅 《書信集·致母親》:“其實以現在生活之艱難,家中歷來之生活法,也還要算是中上。”
(3).中午。《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中上得閒,還溜到門首同鄰居們下象棋。” 郁達夫 《遲桂花》:“ 則生 中上還在說,說你若要來,他打算進城上車站去接你去的。”《中國諺語資料·農諺》:“早上霧騰騰,中上曬煞人。”
省方
巡視四方。《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孔穎達 疏:“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 漢 班固 《東都賦》:“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 唐 楊炯 《送徐錄事》詩序:“聖人以葉時同律,義在於省方;皇儲以守器承祧,任隆於監國。”《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怡情
怡悅心情。《南齊書·孝義傳·杜棲》:“以父老歸養,怡情壠畝。”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居布素之賤,擅貴游之權,浪跡怡情,垂三十年,固其分也。” 明 劉基 《述志賦》:“列玄泉以瑩心兮,坐素石以怡情。” 嚴復 《救亡決論》:“非真無用也,凡此皆富強而後物阜民康,以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貧之切用也。”
乾隆名句,至泉林二首疊舊作韻·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