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蔣之奇的《澹岩(熙寧九年正月二十二日)》
全文:
零陵水石天下聞,澹山之勝難具論。
初從崖口入地底,始見殿閣開重門。
乃知茲洞最殊絕,洞中金碧開祇園。
寬平可容萬人坐,仰視有若覆盎盆。
虛明最宜朝日照,陰晦常有黑雲屯。
盤虬夭矯垂乳下,巨獸突兀巨石蹲。
木香一株在岩壁,人跡峭絕不可捫。
靈仙飛游享此供,常駕飆馭乘雲軒。
我來正逢春雨霽,氛翳開廓陽景溫。
呀然雙穴露天半,籠絡萬象將併吞。
只疑七竅混沌在,五竅忘失兩竅存。
神奇遺蹟未泯滅,至今猶有斧鑿痕。
雲床石屏極隈隩,昔有居士常潛蟠。
避秦不出傲徵召,美名遂入賢水源。
鹹通曾為二蛇窟,元暢演法蛇輒遷。
從茲其中建佛剎,棲隱不復聞世喧。
惜哉此景久埋沒,但與赤子安枯禪。
次山子厚愛山水,探索幽隱窮晨昏。
朝陽迫迮若就狴,石角禿鬝如朝髡。
豪篇矜誇過其實,稱譽珉石為璵璠。
環觀珍寶欲奄有,不到勝處天所慳。
嗟予至此駭未睹,不暇稱讚徒驚嘆。
恨無雄文壓奇怪,好事略與二子班。
蕪詞願勒岩上石,勿使歲久詞滅漫。
參考注釋
避秦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後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日不逢人。”
(2).指躲避強*暴或戰亂。《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台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於 法 , 朝鮮 並於 日 ,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3).簏名。
徵召
徵求召集。《漢書·元帝紀》:“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證案,興不急之事,以妨百姓。”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業治身。”《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聽得 楊得意 舉薦 司馬相如 ,蒙朝庭徵召去了。” 葉聖陶 《寒曉的琴歌》:“他們夜間應人家的徵召,當然沒有練習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徵召他們的人睡了,他們才得在那裡豫備他們的功課。”
美名
好名聲
英雄美名天下揚
水源
(1) 水道的源頭或上游
(2) 河流的發源地或源頭
(3) 民用水、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
威脅要切斷水源
蔣之奇名句,澹岩(熙寧九年正月二十二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