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江源的《過大庾嶺登文獻祠十八韻》
全文:
策馬度庾嶺,復登文獻祠。
祠宇枕石壁,山水爭獻奇。
鳴禽當絲竹,古柏羅階墀。
路人拜遺像,幾百年於茲。
唐陵十有八,翁仲委蒺藜。
何如此祠久,天地與等期。
我特肅敬心,再拜瞻公儀。
憶公抱忠梗,身佩唐安危。
齊名宋廣平,遠過姚元之。
千秋上金鑒,十度抗直詞。
風度動人主,先幾識胡兒。
功垂開元日,人望貞觀時。
一曝十寒至,楊李相因依。
釀作天寶禍,漁陽來鼓鼙。
君王走蜀道,公言方見思。
嗟哉邪間正,自古皆如斯。
拜罷出廟門,去去從此辭。
馬上重回首,嶺樹寒風悲。
參考注釋
風度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人主
舊時專指一國之主,即帝王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戰國策·趙策》
先幾
預先洞知細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神仙·仙姑避跡》:“ 何廷玉 、 羅萬象 等數十輩,皆以失旨伏誅,仙姑明哲先幾,即謂之仙亦可。” 明 屠隆 《綵毫記·拜官供奉》:“念隱憂漆室效葵傾,鑒先幾曲突徙薪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速著先幾之識,勿貽後至之誅。”
胡兒
(1).指胡人。多用為蔑稱。《漢書·金日磾傳》:“﹝ 日磾 既親近,﹞貴戚多竊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 唐 李頎 《古從軍行》:“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五代 江為 《塞下曲》:“胡兒移帳寒笳絶,雪路時聞探馬歸。” 宋 陸游 《聞武均報已復西京》詩:“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明 王世貞 《將軍行》:“碧眼雙胡兒,慣騎 大宛 駒。” 太平天囯 用為對 清 朝統治者的蔑稱。《太平天囯詩歌選·天兵天將猛似虎》:“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漢口 胡兒敗若寒鷄。”
(2). 清 末 民 初泛用為對外國人的蔑稱。 黃鈞 《新年感事》詩之一:“試看歌舞歡騰地,又見胡兒策馬來。” 于右任 《戰爭的孤兒》詩之二:“東村屋煨盡,西郊人逃亡;吾父擊胡兒,何時死戰場?”
(3).指胡人的兒童。 唐 高適 《營州歌》:“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六州胡兒六蕃語,十歲騎羊逐沙鼠。”
(4).果核。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棗兒,口裡胡兒那裡來?”
江源名句,過大庾嶺登文獻祠十八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