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琳奏報》
全文:
炮木洪安汛,三省界連道。
黔楚兩省苗,分路各入擾。
思欲搶秀山,川苗或合撓。
川兵則屢勝,賊寨多焚𠞰。
秀山城守嚴,民居皆安保。
賊勢未至猖,但惜所殲少。
和琳馳至蜀,沿邊肅清了。
追至晏農地,傍寨期淨𢷬。
所調新番軍,勇壯胥輕矯。
登山疾如飛,勝苗百倍好。
初至即率戰,川河蓋盡掃。
分兵三路進,馬騰士均飽。
聲勢愈以壯,如隼擊弱鳥。
向被塗炭民,二千歸戶早。
尚未誤春耕,秋成冀萬寶。
所惜賊分竄,溪曲及峰㟽。
殲賊雖不多,然賊魂喪杳。
進攻炮木山,松桃指日到。
兩督既會師,威稜赫日皎。
企待擒三凶,捷音速飛表。
參考注釋
會師
行軍時各路人馬聚集於一處
威稜
亦作“ 威稜 ”。威力;威勢。《漢書·李廣傳》:“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 王先謙 補註:“《廣韻》:‘稜,俗棱字。’《説文》:‘棱,柧也。’《一切經音義》十八引《通俗文》:‘木四方為棱。’人有威,如有棱者然,故曰威稜。”《梁書·武帝紀上》:“旍麾所指,威稜無外,龍驤虎步,並集 建業 。” 宋 王禹偁 《雲州節度使加使相麻》:“其有威稜卻敵,勇毅安邊,式旌善戰之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故自 烏拉 削平,而後威稜薄海表。” 郭沫若 《史學論集·惠施的性格與思想》:“當時離三代神道設教的時代未遠,一切天地間的自然現象都是上帝的創造,都是上帝的威稜,不容有人懷疑,也不曾有人過問。”
見“ 威稜 ”。
赫日
紅日。 前蜀 韋莊 《上春詞》:“瞳矓赫日東方來,禁城煙暖蒸青苔。” 宋 蘇舜欽 《吳越大旱》詩:“二年春及夏,不雨但赫日。” 宋 陳亮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詞:“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乾隆名句,和琳奏報名句